恍恍 [huǎng huǎng]
1. 蒙眬不清貌。
2. 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
3. 晃荡。
5. 仿佛。
恍恍 引证解释
⒈ 矇眬不清貌。
引《老子》“是谓惚恍” 汉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
⒉ 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
引唐 王度 《古镜记》:“勣 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 秦 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淳安民》:“踰三年, 方君 为 鄂州 蒲圻 宰。白昼恍恍,於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
王闿运 《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
⒊ 晃荡。
引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 端 使 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檣折舵,舟人大恐,公恬然读书,若在斋阁。”
⒋ 仿佛。
引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⒌ 威武貌。
引明 刘基 《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
国语词典
恍恍 [huǎng huǎng]
⒈ 茫然迷糊的样子。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魂恍恍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
恍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失志释义:⒈欠考虑;思虑不周。 《左传·成公十六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杜预 注:“不思虑也。”⒉恍恍惚惚,失去神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 任育长 ﹞自过 江,便失志……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又或用术摄其魂,使他颠蹶狂谬,失志而死。”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二生固请,梁 始诺而呼女,甫出户,二生即迷惑失志,嗒然若丧。”⒊失意,不得志。战国 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
- 2.
忽忽如狂释义: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 3.
恍怳释义:见“恍恍”。
- 4.
恍恍释义:⒈矇眬不清貌。《老子》“是谓惚恍”汉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⒉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唐 王度《古镜记》:“勣 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 秦 路。”宋 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踰三年,方君 为 鄂州 蒲圻 宰。白昼恍恍,於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王闿运《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⒊晃荡。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 端 使 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檣折舵,舟
- 5.
恍恍忽忽释义:见“恍恍惚惚”。
- 6.
恍然若失释义: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 7.
杳杳冥冥释义:指恍恍惚惚,琢磨不定。
- 8.
栝楼方释义:一种药名,主治耳卒得风,觉耳中恍恍者。
- 9.
腾腾兀兀释义:犹言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 10.
蹅蹅忽忽释义:步履摇晃。 形容恍恍惚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