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南征 南征的意思
nánzhēng

南征

简体南征
繁体
拼音nán zhēng
注音ㄋㄢˊ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基本含义

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南征的意思

南征 [nán zhēng]

1. 南行。

3. 征伐南方。

南征 引证解释

⒈ 南行。

《易·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楚辞·离骚》:“济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华 而陈词。”
王逸 注:“征,行也。”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清 宋琬 《舟次清源赠彼岸禅师》诗:“风尘冉冉南征客,暂繫扁舟到讲堂。”

⒉ 征伐南方。

《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穆 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
清 宋琬 《寄杨犹龙方伯》诗之二:“南征诸将繫戈船, 司马 文章《喻蜀》传。”


国语词典

南征 [nán zhēng]

⒈ 征伐南方。

《书经·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⒉ 南行。

《楚辞·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辞。」
《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〇》:「鸣鴈飞南征,?鳺发哀音。」


南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含糊释义:⒈⒉⒊⒋⒌⒍不畏惧,不犹豫人家南征北战几十年,向来是不含糊的。⒎⒏⒐出色要说他的水平,那可真是不含糊。
    • 2.
      世数释义:⒈世系的辈数。 《左传·昭公八年》:“虞 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 齐,其兆既存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宋 张载《正蒙·王禘》:“盖以殤未足语世数,特以己不祭禰,故不祭之。”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言 郑武公 与王溺水,于是世数既悬,为不近情矣。”⒉寿数;定数。唐 裴铏《传奇·文箫》:“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命未该死,阴间不肯收留。还有世数未尽,又去脱胎做人不得。随你
    • 3.
      乞邻释义:求助于邻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孰谓 微生高 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宋 张耒《南征赋》:“夷予灶使不得炊兮,余犹可以乞邻。”明 李东阳《题王维诗意画》诗:“村烟多乞邻,饁餉常及午。”
    • 4.
      伯王释义: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霸”。《汉书·项籍传赞》:“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 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 羽 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明 夏完淳《赠广武申大孚孟》诗:“行行东南征,舒此伯王畧。”
    • 5.
      借寇释义:《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恂 从行至 颍川,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南朝 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贪泉 一举巵。”明 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 6.
      南图释义: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唐 高适《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明 何景明《樊少南字说》:“何子 曰:‘鹏,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 7.
      南征北伐释义: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 8.
      南迈释义:南行;南征。
    • 9.
      县军释义: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唐 高适《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
    • 10.
      双蛇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 少传 峻 学。桓帝 时,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緄 令 曼 筮之。卦成,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復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北周 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字文公神道碑》:“祖守南邦,考镇东郡,两龟为印,双蛇结綬。”
    • 11.
      大夜释义:⒈沉沉的黑夜;深沉的夜色。晋 陆云《南征赋》:“映皓月而望舒闇,照重昏而大夜朗。”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 广州。”⒉长夜。谓人死长眠地下。南朝 梁 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昭途长已,大夜斯安。”北周 庾信《周太子少保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唐 黄滔《伤翁外甥》诗:“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⒊佛教谓僧徒死后火葬之前夜为大夜,也称迨夜、宿夜。参阅《百丈清规》六。
    • 12.
      大衄释义:⒈中医名词。指九窍一齐出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失血总括》:“九窍出血名大衄。”⒉指军队受重创。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土司·老挝反覆》:“宣德 二年,南征大帅 安远侯 柳升 卒於军,保定侯 梁铭 战死,王师大衄。”
    • 13.
      居守释义:⒈留置守护。 《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 将下军,郤至 佐新军,荀罃 居守。”明 李东阳《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⒉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清 唐甄《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
    • 14.
      幕燕释义:⒈筑巢于幕上的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后因以“幕燕”比喻处境危险之极。唐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唐 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⒉漠燕。幕,通“漠”。指朔北之燕。南朝 梁 萧统《七契》:“幕燕北返,沙雁南征。”
    • 15.
      年位释义:年龄和爵位。《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丞相 亮 南征还,羣寮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 禕 右,而 亮 特命 禕 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唐 元稹《代谕淮西书》:“今 吴尚书 驭众日浅,吴侍御 年位俱卑。”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至于诗文,称字稍广,然亦仅施之年位辈行相若者耳。”
    • 16.
      广莫释义:⒈亦作“广漠”。辽阔空旷。《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狄之广莫,於 晋 为都。”《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魏书·崔玄伯传》:“国家虽统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以 喀木 粮富而 青海 广莫,故令子孙游牧 青海 而 喀木 纳其赋。”冯至《在赣江上》:“面前是个广漠的、原始般的世界。”⒉即广莫风。晋 木华《海赋》:“颺凯风而南逝,广莫至而北征。”明 刘基《述志赋》:“驾广漠而南征兮,呌 重华 于 九疑。”参见“广莫风”。⒊犹广
    • 17.
      庇覆释义:⒈掩盖;覆盖。《国语·鲁语下》“周恭王 能庇 昭 穆 之闕而为‘恭’”三国 吴 韦昭 注:“昭王 南征而不反,穆王 欲肆其心,皆有闕失。言 恭王 能庇覆之,故为‘恭’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⒉犹保护。宋 苏轼《既醉备五福论》:“天下知其所以富贵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冰心《六一姐》:“三年之别,六一姐 居然是一个大姑娘了,她练达人情的话,居然能庇覆我。”
    • 18.
      弓冶释义: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传论》:“季景 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唐 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明 无名氏《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 陶洪,诗书勤习,堪承弓冶之传。”清 龚鼎孳《吴郎南征赋别》诗:“国士知弓冶,家声薄鼎鐘。”参见“弓裘”、“弓箕”。
    • 19.
      总护释义:犹统领。唐 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碑》:“元年正月拜工部尚书右神策行营节度,总护诸将,便道南征。”宋 苏辙《刘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挥使不许不允批答》之一:“既匪眷怀之素,復稽总护之宜。”
    • 20.
      昭潭释义:在 湖南省 长沙县 南 昭山 下。 相传 周昭王 南征不复,没于此潭,故名。

南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含糊释义:⒈⒉⒊⒋⒌⒍不畏惧,不犹豫人家南征北战几十年,向来是不含糊的。⒎⒏⒐出色要说他的水平,那可真是不含糊。
    • 2.
      世数释义:⒈世系的辈数。 《左传·昭公八年》:“虞 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 齐,其兆既存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宋 张载《正蒙·王禘》:“盖以殤未足语世数,特以己不祭禰,故不祭之。”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言 郑武公 与王溺水,于是世数既悬,为不近情矣。”⒉寿数;定数。唐 裴铏《传奇·文箫》:“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命未该死,阴间不肯收留。还有世数未尽,又去脱胎做人不得。随你
    • 3.
      乞邻释义:求助于邻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孰谓 微生高 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宋 张耒《南征赋》:“夷予灶使不得炊兮,余犹可以乞邻。”明 李东阳《题王维诗意画》诗:“村烟多乞邻,饁餉常及午。”
    • 4.
      伯王释义: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霸”。《汉书·项籍传赞》:“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 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 羽 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明 夏完淳《赠广武申大孚孟》诗:“行行东南征,舒此伯王畧。”
    • 5.
      借寇释义:《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恂 从行至 颍川,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南朝 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贪泉 一举巵。”明 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 6.
      南图释义: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唐 高适《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明 何景明《樊少南字说》:“何子 曰:‘鹏,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 7.
      南征北伐释义: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 8.
      南迈释义:南行;南征。
    • 9.
      县军释义: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唐 高适《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
    • 10.
      双蛇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 少传 峻 学。桓帝 时,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緄 令 曼 筮之。卦成,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復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北周 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字文公神道碑》:“祖守南邦,考镇东郡,两龟为印,双蛇结綬。”
    • 11.
      大夜释义:⒈沉沉的黑夜;深沉的夜色。晋 陆云《南征赋》:“映皓月而望舒闇,照重昏而大夜朗。”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 广州。”⒉长夜。谓人死长眠地下。南朝 梁 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昭途长已,大夜斯安。”北周 庾信《周太子少保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唐 黄滔《伤翁外甥》诗:“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⒊佛教谓僧徒死后火葬之前夜为大夜,也称迨夜、宿夜。参阅《百丈清规》六。
    • 12.
      大衄释义:⒈中医名词。指九窍一齐出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失血总括》:“九窍出血名大衄。”⒉指军队受重创。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土司·老挝反覆》:“宣德 二年,南征大帅 安远侯 柳升 卒於军,保定侯 梁铭 战死,王师大衄。”
    • 13.
      居守释义:⒈留置守护。 《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 将下军,郤至 佐新军,荀罃 居守。”明 李东阳《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⒉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清 唐甄《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
    • 14.
      幕燕释义:⒈筑巢于幕上的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后因以“幕燕”比喻处境危险之极。唐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唐 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⒉漠燕。幕,通“漠”。指朔北之燕。南朝 梁 萧统《七契》:“幕燕北返,沙雁南征。”
    • 15.
      年位释义:年龄和爵位。《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丞相 亮 南征还,羣寮於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 禕 右,而 亮 特命 禕 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唐 元稹《代谕淮西书》:“今 吴尚书 驭众日浅,吴侍御 年位俱卑。”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至于诗文,称字稍广,然亦仅施之年位辈行相若者耳。”
    • 16.
      广莫释义:⒈亦作“广漠”。辽阔空旷。《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狄之广莫,於 晋 为都。”《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魏书·崔玄伯传》:“国家虽统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以 喀木 粮富而 青海 广莫,故令子孙游牧 青海 而 喀木 纳其赋。”冯至《在赣江上》:“面前是个广漠的、原始般的世界。”⒉即广莫风。晋 木华《海赋》:“颺凯风而南逝,广莫至而北征。”明 刘基《述志赋》:“驾广漠而南征兮,呌 重华 于 九疑。”参见“广莫风”。⒊犹广
    • 17.
      庇覆释义:⒈掩盖;覆盖。《国语·鲁语下》“周恭王 能庇 昭 穆 之闕而为‘恭’”三国 吴 韦昭 注:“昭王 南征而不反,穆王 欲肆其心,皆有闕失。言 恭王 能庇覆之,故为‘恭’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窃谓心居中虚,治五官,心当属土;肺在上,为华盖,庇覆五臟,当属火。”⒉犹保护。宋 苏轼《既醉备五福论》:“天下知其所以富贵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冰心《六一姐》:“三年之别,六一姐 居然是一个大姑娘了,她练达人情的话,居然能庇覆我。”
    • 18.
      弓冶释义: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传论》:“季景 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唐 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明 无名氏《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 陶洪,诗书勤习,堪承弓冶之传。”清 龚鼎孳《吴郎南征赋别》诗:“国士知弓冶,家声薄鼎鐘。”参见“弓裘”、“弓箕”。
    • 19.
      总护释义:犹统领。唐 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碑》:“元年正月拜工部尚书右神策行营节度,总护诸将,便道南征。”宋 苏辙《刘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挥使不许不允批答》之一:“既匪眷怀之素,復稽总护之宜。”
    • 20.
      昭潭释义:在 湖南省 长沙县 南 昭山 下。 相传 周昭王 南征不复,没于此潭,故名。

南征造句

1.这支球队的水準很高,南征北讨,所向披靡。

2.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3.解放战争中,他南征北战,成了大英雄。

4.爷爷是经过南征北战的老战士。

5.这支球队的水准很高,南征北讨,所向披靡。

6.没有老一辈的南征北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老一辈革命家为建立新中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8.当年,他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地南征北战,打了一个接一个胜仗。

9.他十四岁就参加解放军,南征北战,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

南征(nan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南征是什么意思 南征读音 怎么读 南征,拼音是nán zhēng,南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南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