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塞 [yū sè]
1. 沉积的泥沙使水流不畅。
英[silt up;]
淤塞 引证解释
⒈ 谓水道阻塞不畅通。
引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父老皆云,若运河淤塞,远则五年,近则三年,率常一开。”
《明史·河渠志四》:“且 江 潮涌沙,淤塞难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 南京 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
田汉 《洪水》:“河床高,淤塞起来,自然就容易决口。”
国语词典
淤塞 [yū sè]
⒈ 淤积阻塞不能畅通。
引《明史·卷八六·河渠志四》:「且江潮涌沙,淤塞难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南京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
反疏濬
淤塞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堵塞释义:阻塞(洞穴、通道)使不通:公路被坍塌下来的山石堵塞了。堵塞工作中的漏洞。
- 2.
淤积释义:(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忧愁淤积在心头。
- 3.
疏濬释义:亦作“疏浚”。 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
淤塞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疏浚释义: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疏浚航道,以利交通。
- 2.
疏濬释义:亦作“疏浚”。 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
- 3.
疏通释义:⒈疏浚:疏通田间排水沟。⒉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这件事还得你从中疏通疏通。
淤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冲塞释义:⒈冲积淤塞。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大河 衝塞,侵啮 金堤。”⒉犹郁结。夏衍《心防》第一幕:“冲塞起来的感情,阻住了他的话,讲得断断续续。”⒊要塞。宋 苏舜钦《上范希文书》:“扼其衝塞,絶其牙市,闭之沙漠之外。”
- 2.
堙废释义:荒废;淤塞。 《后汉书·张禹传》:“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起我堙废而完之,徠我荡析而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淮南、江、浙、荆湖 制置发运使 封丘 赵贺,言 苏州 太湖 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侵民田。”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许多堙废了的陂塘和河渠,先后恢复或扩建起来。”
- 3.
堙淀释义:犹淤塞。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久之,治沟洫之工渐弛,邑官徒带空名,而 汴渠 有二十年不浚,岁岁堙淀。”
- 4.
填阏释义:亦作“填淤”。淤泥。亦指沉积;淤塞。
- 5.
壅淤释义:淤塞;不流通。
- 6.
廞塞释义:淤塞。
- 7.
廞废释义:淤塞废弃。 《新唐书·李频传》:“有 六门堰 者,廞废百五十年,方岁饥,频 发官廥庸民浚渠,按故道廝水溉田,穀以大稔。”
- 8.
廞淤释义:淤塞。
- 9.
开浚释义:⒈亦作“开濬”。开掘疏浚。《朱子语类》卷四一:“且仁譬之水,公则譬之沟渠,要流通此水,须开浚沟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元典章·户部九·劝农》:“各处官司常加晓諭,相地开濬,使水归,毋令互相渰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 南京 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其实也很可以开浚,那土就怕要用不完了。”《清史稿·河渠志四》:“前奉諭旨,开濬省城 乾涯河。”⒉挖掘;开采。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诸坑冶:非躳能开浚硩采者,其多寡阔陿,得恣有之,不以露田园池为比。”⒊比喻开导。《辛亥革命
- 10.
挑浚释义:见“挑濬”。 谓清除淤塞,开通河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那条河便是 丹徒、丹阳 的分界,叫做 徒阳河,因为年久淤塞,近来雇工挑浚。”
- 11.
挑濬释义:亦作“挑浚”。 谓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清 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故冬日水涸,用挑濬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那条河便是 丹徒、丹阳 的分界,叫做 徒阳河,因为年久淤塞,近来雇工挑浚。”
- 12.
梁山泊释义:宋代以梁山为中心的大湖泊。现已淤塞。故址在今山东梁山、东平、平阴等地间。宋宣和初宋江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
- 13.
梗壅释义:淤塞。
- 14.
水漫地释义:指利用泥水淤塞造成的平原。
- 15.
浅淀释义:谓水浅淤塞。
- 16.
淀塞释义:⒈壅塞。⒉淤塞。
- 17.
淤塞释义:(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河床淤塞。
- 18.
淤涌释义:淤塞的水流。
- 19.
淤淀释义:淤塞积淀。
- 20.
疏导释义:⒈使淤塞的水道畅通:疏导河流。 ⒉泛指引导使畅通:疏导交通。对青年人的思想问题,主管部门要善于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