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原本 原本的意思
yuánběn

原本

简体原本
繁体
拼音yuán běn
注音ㄩㄢˊ ㄅ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án,(1) 最初的,开始的。【组词】: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2) 本来。【组词】:原样。原型。原址。原主。(3) 谅解,宽容。【组词】:原宥。原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组词】:原野。平原。(5) 同“塬”。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基本含义

原本指事物的本来面貌或最初状态,也可表示事情的真相或真实情况。

原本的意思

原本 [yuán běn]

1. 事物之所由起;根源;由来。

[ origin; ]

2. 最初的手稿(区别于印刷本的手写本或打字本)

[ original manuscript; ]

3. 底本;初刻本;翻译所根据的原书。

[ master copy; ]

4. 起初;首先。

他原本住在山东。

[ originally; ]

5. 往昔;先前,从前。

他原本是干庄稼活的。

[ formerly; ]

原本 引证解释

⒈ 事物之所由起;根源。

《汉书·匡衡传》:“今 长安 天子之都……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崔信 ﹞以 章武 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 晋 之 张华。”
清 尤侗 《<坚瓠秘集>序》:“正逐物求知,各有原本。”

⒉ 追溯事物的由来。

《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文选·枚乘<七发>》:“於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李周翰 注:“言使博学辩辞之士,陈説山川之原本,尽名草本之所出。”
唐 柳宗元 《柳公行状》:“原本定罪,穷理辩刑,而 腆 竟获宥,克復本职。”

⒊ 本来;原来。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 小邓家庄儿,原本是 二十八棵红柳树 邓老爷 的房子。”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所可假定的,是某一种情绪存在时的生活状态,原本应当由实际生活引起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 夫妇原本有两个儿子,都没了,乘下个女儿,拿着象眼珠子一样宝贝。”

⒋ 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

明 周亮工 《书影》卷三:“然则《史记》曾经删定,非本书矣。更不知删去何等,或删本与原本并行,后世独行原本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阿英 《鲁迅书话》:“此书原本还要阔大一点,是毛边的,已经旧主人切小。”

⒌ 翻译所根据的原书。

鲁迅 《花边文学·又是“莎士比亚”》:“苏俄 排演原本《莎士比亚》。”


国语词典

原本 [yuán běn]

⒈ 事物的起源和根本。

《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⒉ 推溯其本源。

《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⒊ 原来、本来。

《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

本来

⒋ 原来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复本

⒌ 根据。

《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原本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原来释义:⒈开始的时候;从前:现在的日子比原来好多了。⒉属性词。起初的;没有经过改变的:按原来的计划执行。他还住在原来的地方。⒊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你。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原来是下雪了。
    • 2.
      本来释义:⒈属性词。原有的:本来面貌。本来的颜色。⒉原先;先前:他本来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我本来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⒊表示理所当然:本来就该这样办。
    • 3.
      正本释义:⒈指某一具有多种文本的文件中能作为正式依据的一份。与“副本”相对。⒉指同一藏书的多种版本中最原始或最珍贵的一本。

原本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复本释义:收藏的同一种书刊不止一部或文件不止一份时,第一部或第一份以外的称为复本。

原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根一板释义:方言。 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2.
      不设防释义:原本是指不设置防卫的武装力量和设施,现一般用于比喻内心没有防备。
    • 3.
      世芳扯铃释义:比喻一个人因为意识形态,什么都能扯,讲出来的话没什么道理,比扯铃还扯。也比喻原本善良的人,因为政治而变坏。
    • 4.
      临摹释义:复制或模仿绘画或书法原作。是学习书画技法的途径。临:照着原本写或画。摹(mó):用薄纸蒙在原本上面写或画:临摹碑帖。
    • 5.
      为母则刚释义:原本很柔弱的女人,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出于母爱天性,可以自强应对诸多复杂困难。
    • 6.
      二黄原板释义: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
    • 7.
      人固有一死释义:固:指原本、本来。
    • 8.
      以诈传诈释义:本来理解错的东西,却因为某种原因传播出去了,慢慢地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结果原本正确的概念反而被人们忽略了。
    • 9.
      仿刻释义:谓仿照原本的款式和字体刻印。
    • 10.
      众芳芜秽释义:原本是君子的现在也被污染变成了小人了。
    • 11.
      佚失释义:散失;失落。郭沫若《<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
    • 12.
      偷换概念释义:论证过程中所犯的一种逻辑错误。 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原本用一个词表达某个概念,后来又不加说明地用这个词表达其他概念。如“物质是不灭的,苹果是物质,所以苹果是不灭的”这个推论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物质”这个词,前指物质世界的整体,后指一种水果,并非同一概念。
    • 13.
      元元本本释义:见〖原原本本〗。
    • 14.
      元自释义:犹言原本,本来。
    • 15.
      判自释义:犹原本,本自。
    • 16.
      刻书释义:刻版印书。清 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 17.
      劫灰释义: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宋 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明 赵诒琛《<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清 吕留良《<赖古堂集>序》:“忽焉,天
    • 18.
      十羊九不全释义:十羊九不全原本取自民间俗语“十羊九福全”,意指羊年出生,较为好运。后人误写成“十羊九弗全”,“弗”通“不”,久而久之,就有了“十羊九不全”的讹传。
    • 19.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释义:指的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 20.
      卖萌释义:原本是ACGN界词汇“萌”的引申词汇,即“刻意显示自身的萌”,后来在网络上意义又有所延伸。

原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根一板释义:方言。 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2.
      不设防释义:原本是指不设置防卫的武装力量和设施,现一般用于比喻内心没有防备。
    • 3.
      世芳扯铃释义:比喻一个人因为意识形态,什么都能扯,讲出来的话没什么道理,比扯铃还扯。也比喻原本善良的人,因为政治而变坏。
    • 4.
      临摹释义:复制或模仿绘画或书法原作。是学习书画技法的途径。临:照着原本写或画。摹(mó):用薄纸蒙在原本上面写或画:临摹碑帖。
    • 5.
      为母则刚释义:原本很柔弱的女人,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出于母爱天性,可以自强应对诸多复杂困难。
    • 6.
      二黄原板释义: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
    • 7.
      人固有一死释义:固:指原本、本来。
    • 8.
      以诈传诈释义:本来理解错的东西,却因为某种原因传播出去了,慢慢地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结果原本正确的概念反而被人们忽略了。
    • 9.
      仿刻释义:谓仿照原本的款式和字体刻印。
    • 10.
      众芳芜秽释义:原本是君子的现在也被污染变成了小人了。
    • 11.
      佚失释义:散失;失落。郭沫若《<沸羹集>序》:“此外当然也还有些佚失了的,年岁太久,发表处太广,再要收集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目录原本,也早已佚失。”
    • 12.
      偷换概念释义:论证过程中所犯的一种逻辑错误。 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原本用一个词表达某个概念,后来又不加说明地用这个词表达其他概念。如“物质是不灭的,苹果是物质,所以苹果是不灭的”这个推论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物质”这个词,前指物质世界的整体,后指一种水果,并非同一概念。
    • 13.
      元元本本释义:见〖原原本本〗。
    • 14.
      元自释义:犹言原本,本来。
    • 15.
      判自释义:犹原本,本自。
    • 16.
      刻书释义:刻版印书。清 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 17.
      劫灰释义: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宋 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明 赵诒琛《<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清 吕留良《<赖古堂集>序》:“忽焉,天
    • 18.
      十羊九不全释义:十羊九不全原本取自民间俗语“十羊九福全”,意指羊年出生,较为好运。后人误写成“十羊九弗全”,“弗”通“不”,久而久之,就有了“十羊九不全”的讹传。
    • 19.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释义:指的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 20.
      卖萌释义:原本是ACGN界词汇“萌”的引申词汇,即“刻意显示自身的萌”,后来在网络上意义又有所延伸。

原本造句

1.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2.原本就有矛盾的姐妹俩一见面就唇枪舌剑地吵了起来。

3.我们原本计划今天要去郊游,然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小雨。

4.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5.两个原本非常亲密的朋友,却因为一句无意的话而弄得不欢而散。

6.原本是件小事,想不到他借题发挥,弄得全公司鸡犬不宁。

7.我希望你把这次事故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组织作个汇报。

8.他抛妻离子的消息传出后,原本如雷贯耳的声誉立即转为一片骂声。

9.她的馀生原本可以很容易一直按兵不动下去。

10.原本能说会道的他,现在却因为遭受打击,变的无精打采。

11.经过名医的诊治,原本生命垂危的老王,好像枯木逢春,又恢复了健康。

12.战争过后,这里原本静美的村落变得满目疮痍。

13.原本是件单纯的事,没想到节外生枝,惹出许多事端。

14.一阵细雨过后,原本悬浮在空中的灰尘荡然无存。

15.原本是个很腼腆得女孩子,几年未见,变的落落大方了。

16.原本务农,所以今天下田帮你们割稻,只因见猎心喜。

17.今天,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婚宴上的觥筹交错,不愿把原本极富浪漫情调的喜事,变成疲于操办穷于应酬的俗事。

18.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企业,哪里承受得住再一次的金融风暴?

19.学校是熔炉,将原本只是像矿石一般的孩子们熔铸成精钢!

20.校园是熔炉,将原本只是像矿石一般的孩子们熔铸成精钢!

原本(yuanb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原本是什么意思 原本读音 怎么读 原本,拼音是yuán běn,原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原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