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隐 民隐的意思
mínyǐn

民隐

简体民隐
繁体民隱
拼音mín yǐn
注音ㄇㄧㄣˊ ㄧ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yǐn yìn, ◎ 倚,靠。【例句】: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基本含义

指民众因害怕、恐惧而隐匿起来,不敢声张或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民隐的意思

民隐 [mín yǐn]

1. 民众的痛苦。

民隐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痛苦。

《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 注:“隐,痛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国语词典

民隐 [mín yǐn]

⒈ 民间不能上达的痛苦。

《文选·张衡·东都赋》:「勤恤民隐,而除其眚。」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民瘼


民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民瘼释义:人民的疾苦。

民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司聪释义:⒈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左传·昭公九年》:“女为君耳,将司聪也。”晋 陶潜《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逯钦立 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唐 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我国家设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倾听之始,命尔司聪之荣。”⒉官名。新莽 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2.
      圣子神孙释义:称皇帝的子孙。唐 韩愈《平淮西碑》:“天以 唐 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於千万年。”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圣子神孙生于宫壼之中,长于阿保之手,所以製此种种作用,无非广识见、博聪明、顺天时、恤民隐之意也。”明 沉寿民《江上行》:“圣子神孙如鳞次,功臣良相开甲第。”
    • 3.
      恤隐释义:⒈忧念百姓疾苦。语本《国浯·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恤,忧也;隐,痛也。”晋干宝《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南朝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剖符名宇,方寄恤隐。”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詰姦鉏大猾,恤隐发深瘼。”⒉谓怜悯百姓的穷苦。
    • 4.
      断裳释义:截断裳衣。取其便于行事。典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 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襌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问之,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褰帷断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勤恤民隐,纠逖王慝。”
    • 5.
      木谏释义:相传 尧 舜 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古之时,谤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 6.
      洞中释义:命中,切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輒洞中,贼势稍屈。”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关提军 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林纾《枕岱轩记》:“﹝君﹞与余论吏治,洞中民隐。”
民隐是什么意思 民隐读音 怎么读 民隐,拼音是mín yǐn,民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