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赠 [fēng zèng]
1. 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称封,死者称赠。封赠之制,起于晋与南朝宋,至唐始备。最初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孙的官位为赠。
3. 泛指一般的封号。
封赠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称封,死者称赠。封赠之制,起于 晋 与 南朝 宋,至 唐 始备。最初仅及于父母, 唐 末 五代 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孙的官位为赠。
引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宰相赠本生父母官》:“封赠先世,自 晋 宋 以来有之,迨 唐 始备。然率不过一代,其恩延及祖庙者絶鲜,亦未尝至极品…… 唐 末 王季,宰辅贵臣,始追荣三代,国朝因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封赠》:“元 许有壬 言:今制,封赠祖父母,降於父母一等。则 元 时封赠先世,亦尚有差别。本朝令甲,一二品封三代,三品以下封二代,六品以下封一代,皆用其本身官秩,并许以本身封典回赠其祖。则例封一代者,实亦得封二代。”
⒉ 泛指一般的封号。
引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关岳,是 清朝 屡经封赠的神明,被 民 元革命所闲却。”
国语词典
封赠 [fēng zèng]
⒈ 古代对有功诸臣已去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授封荣典。
封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花官诰释义:古代帝王封赠的诏书,因以五色金花绫纸制成,故称。
- 2.
令锡释义:指皇帝对臣属的封赠赏赐。
- 3.
先朝释义:⒈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清 顾炎武《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王溥,以收桑榆之效。”⒉指先帝。《南史·袁粲传》:“武帝 詔曰:‘袁粲、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
- 4.
册书释义:⒈史册,史籍。⒉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⒊指一般诏书。⒋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 5.
册文释义: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真宗 将立 明肃 作后,令 丁谓 諭旨於 杨大年 ,令作册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 保和殿 ,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 6.
台吉释义:⒈旧时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清 昭槤《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噶(噶尔丹策零)少年聪黠……诸台吉乐为之用。”⒉古时 蒙古 贵族的称号。源出汉语“太子”。成吉思汗 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称。清 朝沿用其名作为封爵之一,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赠 蒙古 及西北边疆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一二等臺吉,许以一子袭职外,餘子概为四品。”章炳麟《中华民国解》:“至于 蒙古,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张幕而处,其王与臺吉辈,虽
- 7.
回恩释义:⒈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父母或其他亲戚。⒉转施恩宠。
- 8.
回授释义:⒈转授(官职)。《周书·泉企传》:“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 上洛郡公,旧封听回授一子。”《北史·隋纪下·炀帝》:“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宋 洪迈《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十二月敕局赏,当得两官,以一回授,一转光禄。”⒉亦作“廻授”。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他人。《隋书·达奚长儒传》:“餘勋廻授一子。”唐 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自去年已来,累有庆泽,凡在朝列,再蒙追荣,或有陈乞,皆许迴授。”《旧唐书·李大亮传》:“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 力也。所有
- 9.
姊弟释义:⒈亦作“姊娣”。姐姐和妹妹。《史记·五宗世家》:“建 又尽与其姊弟姦。”《汉书·外戚传下·赵孝成皇后》:“姊弟顓宠十餘年,卒皆无子。”汉 刘向《列女传·赵飞燕姊娣》:“赵飞燕 姊娣者,成阳侯 赵临 之女,孝成皇帝 之宠姬也。”⒉姐姐和弟弟。《北齐书·祖珽传》:“珽 乃遗 陆媪 弟 悉达 书曰:‘赵彦深 心腹深沉,欲行 伊 霍 事,仪同姊弟岂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马 乃悟姊弟皆菊精也。”冰心《往事二》九:“我们姊弟平日互相封赠的徽号多极了!”
- 10.
孤臣释义:⒈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南朝 梁 江淹《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唐 柳宗元《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明 王世贞《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清 孔尚任《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清 丘逢甲《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孤臣孽子”。⒉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薛综 注:“孤臣,孤陋之臣也。”
- 11.
封荫释义:亦作“封廕”。 旧时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称为“封荫”。
- 12.
封赠释义:⒈封建时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称封,死者称赠。封赠之制,起于晋与南朝宋,至唐始备。最初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孙的官位为赠。⒉泛指一般的封号。
- 13.
封阶释义:官员品级的荣誉称号。只用于封赠﹐并非实职。
- 14.
尊属释义:辈分高的亲属。《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三年》:“红阳侯 王立,莽 之尊属。”胡三省 注:“立,莽 叔父也。”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义之。”清 方苞《与陈密旃书》:“其不为民所赖者,虽吾近亲尊属,必斥而去之。”
- 15.
恤赠释义:抚恤封赠。
- 16.
显赠释义:丰厚的封赠。
- 17.
期亲释义: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元 李五《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 18.
母仪释义:⒈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唐 杜牧《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明 张煌言《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⒉指作母亲的仪范。唐 赵璘《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宋 司马光《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淑德、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⒊为母之道。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
- 19.
皇封释义:⒈旧称皇帝赏赐的茶、酒等。外加封口,故称。亦指封口用的罗帕。罗帕色黄,故又称黄封。⒉旧指皇帝对臣下的封赠。亦指受封赠的人。如:皇封诰命;老皇封。
- 20.
等夷释义:⒈同等;同辈;同等的人。 《韩诗外传》卷六:“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史记·留侯世家》:“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家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 布 闻之,则鼓行而西耳。”《周书·赵贵传》:“初,贵 与 独孤信 等皆与 太祖 等夷。”《金史·国用安传》:“明日,用安 乃出见使者,跪揖如等夷。”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卷四:“近世贵贱无等,舆臺厮养视縉绅如等夷。”⒉匹比。唐 孟郊《同年春宴》诗:“塞鸿絶儔匹,海月难等夷。”宋 司马光《论后妃封赠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