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底 [wéi dǐ]
1. 治足茧。
为底 引证解释
⒈ 治足茧。
引《山海经·南山经》:“﹝玄龟﹞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郭璞 注:“底,躪也;为犹治也。”
袁珂 校注:“底同胝,足茧也。可以为底,可以治足茧也。”
⒉ 为什么。
引唐 唐彦谦 《越城待旦》诗:“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
宋 杨万里 《憩楹塘驿》诗:“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宋 沉辽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之四:“世间明闇一毫端,为底忙时不肯闲。”
为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僞孔传释义:《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 2.
凤尾纹释义: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样式,图案颇似凤尾。凤尾纹有锥凤尾和画凤尾两种装饰方法,多作为底纹或辅助纹饰使用。
- 3.
加速度线释义:暗示:上涨时出现,为头部信号,下跌时出现,为底部信号。
- 4.
对数释义:一般地说,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an=b时,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logab=n。如52=25中,2就叫做以5为底25的对数,记作log525=2。以10和e为底的对数分别叫做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符号 分别为“lg”和“ln”。利用对数可以把乘方、开方转化为乘除;乘除转化为加减,从而简化运算。
- 5.
常用对数释义:以10为底的对数,用符号lg表示。 也叫十进对数。见〖对数〗。
- 6.
扇形原则释义:该国的领土范围可以达到以东西两端界线为腰,以极点为圆心,以该毗邻国的东西海岸线为底而构成的扇形空间。
- 7.
数量级释义:用来量度或估计某些物理量大小的一种概念。当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写成以10为底的指数表达式时,指数的数目就是这个物理量的数量级。例如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可以写成378×103千米或378×106米。就千米来说,它的数量级是3;就米来说,它的数量级是6。
- 8.
木画释义:以木为底,上加杂嵌以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谓之“木画”。
- 9.
枫天枣地释义:占卜器具。因以枫木为盖,枣木为底盘,故称。
- 10.
漳缎释义:一种产于 福建 漳州 的丝织品。以缎为底,以纯绒织成凸花。
- 11.
潭帖释义:亦称“长沙帖”。汇刻丛帖。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今 湖南省 长沙市)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 晋 王羲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颜真卿 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 潭州,故名。原石毁于 南宋 建炎 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 宋 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明 陶宗仪《辍耕录·淳化阁帖》。
- 12.
画黄释义:⒈宋 代中书省所宣圣旨的留底,其大事经过奏禀的称为“画黄”。《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权给事中 王巖叟 言:‘安燾 资材闒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顓兵柄!所有画黄,谨缴进。’”清 恽敬《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⒉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元 周达
- 13.
纸本释义:以纸为底的字画。 有别于绢本。
- 14.
自然对数释义:数学上指以e(=71828…)为底的对数,用符号ln表示。 见〖对数〗。
- 15.
郫筒释义:⒈竹制盛酒具。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唐 李商隐《因书》诗:“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宋 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诗:“万迭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明 谢榛《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鶺鴒原上草萧萧。”⒉酒名。相传 晋 山涛 为 郫 令,用竹筒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俗称“郫筒酒”。唐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一:“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仇兆鳌 注:“《成都
- 16.
青地释义:⒈以青为底色。⒉青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