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聘 [xíng pìn]
1. 旧俗订婚时,男家向女家下定礼。
例这里李氏便忙着叫人买酒,预备后天行聘。——《劫余灰》
英[give betrothal gifts;]
行聘 引证解释
⒈ 下聘礼。
引《仪礼·聘礼》“习夫人之聘享亦如之” 唐 贾公彦 疏:“习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者,以其行聘君讫,则行聘夫人;行享君讫,即行享夫人。还君受之,一如受君礼,故云亦如之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日正是黄道日,师父只管行聘便了。”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一婚一嫁忙在一处,忙了也不止一日才得齐备。那怎的个下茶行聘,送妆过门,都不及细説。”
国语词典
行聘 [xíng pìn]
⒈ 下聘。
引《仪礼·聘礼》「习夫人之聘享亦如之」句下唐·贾公彦·疏:「以其行聘君讫,则行聘夫人;行享君讫,即行享夫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日正是黄道日,师父只管行聘便了。」
行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君释义:⒈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⒉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
- 2.
做女媒释义:为女方做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过得两天,营务处总办 陆观察 来上辕,禀知奉了督帅之命,代 侯总镇 作伐,已定於某日行聘。言中丞 只得也请了本辕文案 洪太守 做女媒。”
- 3.
告聘释义:行聘之前,祭告祖庙。 《仪礼·聘礼》“厥明,宾朝服,释币于禰”唐 贾公彦 疏:“案:昭 元年,楚 公子 围 聘於 郑,云:‘布几筵于 庄 共 之庙而来。’服氏 云:庄,谓 楚庄王,围 之祖;共王,围 之父。是大夫并告羣庙者。彼不告聘,直告娶,故得并告。”
- 4.
大帛释义:⒈古白布冠。⒉粗丝织成的厚帛。⒊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 5.
大聘释义:⒈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问之礼,谓之“大聘”。 《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郑玄 注:“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⒉旧时订婚聘礼。《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便择过了日子,送到 周 家那里,随后又过了大聘。”
- 6.
娉币释义:⒈行聘礼时所致币帛财物。 ⒉古代婚礼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币。
- 7.
娉财释义:行聘礼时所赠财物。
- 8.
彩舆释义:彩轿。明 徐霖《绣襦记·父子萍逢》:“遣良媒,行聘礼,剑南 筑室且留伊,待赴任 成都 接彩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央了钦天监选择了黄道吉日,打发了鼓吹彩舆去迎娶,择定了午正三刻拜堂合卺。”
- 9.
徽州婚嫁释义:徽州婚嫁简介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 10.
正聘释义:⒈谓诸侯间因公事派遣使者进行的正式访问。 ⒉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 11.
特达释义:⒈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馀币。 后亦谓自达、自荐。《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 疏:“聘享之礼,有圭、璋、璧、琮。璧、琮则有束帛加之乃得达;圭、璋则不用束帛,故云特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吕向 注:“特,独也。”晋 郭璞《游仙》诗:“珪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唐 丘光庭《兼明书》卷四:“珪璋德重,可以独行,故曰特达。”⒉特出,突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唐 任华
- 12.
等之释义:同等;等同于。汉 王充《论衡·幸偶》:“等之金也,或为剑戟,或为锋銛。同之木也,或梁於宫,或柱於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后行聘时,柳姬 欲 瞿 回礼与正室 陈夫人 同,而 瞿 等之孺飴之生母。”
- 13.
羔币释义:小羊和帛,古代行聘问时用的礼品。亦泛指礼物。
- 14.
而乃释义:⒈连词。表示承接。犹然后。《史记·吕不韦列传》:“乃往见 子楚,説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汉 王充《论衡·初禀》:“当 汉祖 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⒉连词。表示转折或另起话题。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浅,而 弈秋 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至独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宋 叶适《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明 方孝孺《豫让》:
- 15.
聘使释义:奉命聘问。亦指聘问之使。《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北史·邢邵传》:“于时与 梁 和,妙简聘使,邵 与 魏收 及从子 子明 被徵入朝。”宋 叶适《始论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通好,尝藉使命增国之光,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
- 16.
致女释义:古代国君嫁女之后,派遣大夫前往进行聘问的一种礼式。 《春秋·成公九年》:“季孙行父 如 宋 致女。”杜预 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所以致成妇礼,篤婚姻之好。”
- 17.
蓄怒释义:蓄藏愤怒。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六》:“严束之,则积怨蓄怒於一役而不安。”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后行聘时,柳姬 欲 瞿 回礼与正室 陈夫人 同。而 瞿 仅等之 孺飴 之生母,柳 因蓄怒。”
- 18.
誓信释义:盟誓;盟约。宋 叶适《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 19.
请期释义:⒈古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请示女家,故称“请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鴈。”郑玄 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这里 金员外 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 冯 家下那袍段釵鐶请期的大礼。”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⒉约定日期。《左传·昭公十四年》:“﹝ 南蒯 ﹞请期五日,遂奔 齐。”《晋书·庾翼传》:“又遣使东
- 20.
赐饔释义:古代诸侯行聘礼时的礼节。主国国君派卿到宾馆向别国使者送去活牲等,称为“赐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