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心 [kuì xīn]
1. 羞惭之心。
愧心 引证解释
⒈ 羞惭之心。
引《左传·昭公二十年》:“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愧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坰之惭释义:大坰,地名。相传 汤 即王位,迁九鼎于 亳都,至 大坰,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见 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后称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为“大坰之慙”。
- 2.
愧心释义:羞惭之心。 《左传·昭公二十年》:“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 3.
荐信释义:⒈进陈实情。《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杜预 注:“君有功德,祝史陈説之,无所愧。”杨伯峻 注:“荐信犹言陈其实情。荐,进也,此谓进言。”⒉荐举介绍的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我説起要代你在 上海 谋一个馆地,又不知你怎样的才合式,因和他要了一张啟事名片,等你想定了那里,我就代你写一封荐信。”
- 4.
违事释义:指违背礼仪的事。《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杨伯峻 注:“违事,违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