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戴斗 戴斗的意思
dàidòu

戴斗

简体戴斗
繁体戴鬥
拼音dài dòu
注音ㄉㄞˋ ㄉ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i,(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组词】: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2) 尊奉,推崇,拥护。【组词】: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3) 姓。

dòu dǒu,(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例句】: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 量粮食的器具。【例句】: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 形容事物之大。【组词】:斗胆。(4) 形容事物之小。【组词】:斗室。(5) 像斗的东西。【组词】: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组词】: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 圆形的指纹。【组词】:斗箕。斗纹。(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 古同“陡”,突然。(1) 对打。【组词】:斗殴。战斗。(2) 比赛胜负,争胜。【组词】: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组词】:斗牛。斗蟋蟀。(4) 拼合,对准,凑近。【组词】:斗眼。(5) 古同“逗”,逗引。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头大而身子小,比喻人的能力或才智超过了自己的地位或身份。

戴斗的意思

戴斗 [dài dòu]

1. 北方。

戴斗 引证解释

⒈ 北方。

唐 李德裕 《与纥扢斯可汗书》:“可汗生戴斗之乡,居寒露之野。”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扶桑 戴斗之区, 度索 寻橦之国,来於四海之外,曾无一岁之虚。”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赵安仁 字 乐道,作《戴斗怀柔録》, 王晦叔 作《戴斗奉使録》。戴斗,谓北方。”
方长 《关于<戴斗诸蕃记>》:“又因北斗位于北方,因此‘戴斗’又专指北方而言。”


戴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戴斗笠释义:祈州漏芦根头部的残茎及残存有鳞片状叶基维管束,顶端有灰白色绒毛,状似斗笠,俗称漏芦戴斗笠。
    • 2.
      戴笠释义:戴斗笠。形容清贫。
    • 3.
      疆吏释义:⒈守卫边疆的小吏。《左传·桓公十七年》:“於是 齐 人侵 鲁 疆,疆吏来告。”唐 常衮《加朱希彩幽州管内观察使制》:“东罢渡 辽 之警,北清戴斗之气,疆吏缓带,戎车税鞅,典从事简,方面以寧。”⒉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外如西南 川、滇、桂、粤 之边境……东南之 臺湾 内山各处,榛芜未闢,遗利尚多,疆吏漠不关心,动为外人侵佔。”张难先《文学社始末》:“社务正突飞猛进中,忽值三月二十九 广州 失败,各省疆吏,羣成恐怖时代,防范极严,本社常会,亦难召集。”严复《原强》:“乃内之
    • 4.
      磨笄释义:⒈磨利束发的簪子。《吕氏春秋·长攻》:“襄子 謁於 代君 而请觴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⒉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唐 张柬之《出塞》诗:“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⒊山名。在今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东南。传说 春秋 末,赵襄子 姊 代君夫人 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 5.
      芒鞋竹笠释义: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 6.
      车笠交释义:乘车的人和戴斗笠的人结交。 比喻不分贵贱贫富的友谊:结为车笠交。

戴斗(daid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戴斗是什么意思 戴斗读音 怎么读 戴斗,拼音是dài dòu,戴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戴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