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补 外补的意思
wài

外补

简体外补
繁体外補
拼音wài bǔ
注音ㄨㄞˋ ㄅ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基本含义

指外部补充、补助。

外补的意思

外补 [wài bǔ]

1. 旧时称京官外调。

3. 指地方官。

外补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称京官外调。

《后汉书·孝安帝纪》:“公府通调,令得外补。”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加直昭文馆,以父老,求外补。”
《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虽居清要,而心念 云华,未尝蹔舍,因求外补。”

⒉ 指地方官。

宋 范仲淹 《饶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为量,无大不容,与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内朝之职,仍分外补之符。”


外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久次释义:⒈指年资长短。 《史记·儒林列传》:“孝景 时﹝ 董仲舒 ﹞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⒉久居鲁官次。《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李贤 注:“久次,谓久居官次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内阁中书外补》:“序班十人,久次当迁。”
    • 2.
      月头银释义: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
    • 3.
      谋养释义:《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子路 见 孔子 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游;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后以“谋养”谓为养亲而出仕。明 叶盛《水东日记·圭斋许氏赠公碑》:“为贫谋养,不择禄仕间,关外补四十餘年,僦屋以居,糴市以食。”
    • 4.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外补(wa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补是什么意思 外补读音 怎么读 外补,拼音是wài bǔ,外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