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 [zhū lián]
1. 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例株连无辜。
英[involve others in a criminal case; implicate; suffer because of guilt by association;]
株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株联”。谓一人有罪而牵连多人;连累。
引《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勣 浮险,欲助 林甫,乃上 有隣 变事,捕送詔狱赐死。逮引 裴敦復、李邕 等,皆 林甫 忌恶者,株连杀之。”
《新唐书·怀懿太子凑传》:“﹝ 王守澄 ﹞又以王贤,有中外望,因欲株联大臣族夷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今这奴才,死不肯招,若必求其人,他又要信口诬害,反生株连。”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本没有去‘混斗’,倒是株连了我。”
国语词典
株连 [zhū lián]
⒈ 因一个人的罪,而牵连许多人。像砍伐树木,根株相连一般。也作「株蔓」。
引《新唐书·卷二〇九·酷吏传·吉温传》:「于是慎矜兄弟皆赐死,株连数十族。」
《文明小史·第六回》:「宵小工谗,太守因而解任;贪横成性,多士复被株连。」
近连累 牵连
株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审听释义:⒈细听。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审听高居,载怀祗惧。”宋 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渐次闻人哭声,审听之,盖其妻子与姻戚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二》:“王者之道犹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忳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⒉指听讼、审案。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所获之盗未必尽真,而或被株连之害;所偿之罪未必尽当,而或罹罗织之寃。盖一时有司之审听或有未明,而日久民间之公论未尝不在也。”
- 2.
引逮释义:株连被捕。
- 3.
打鸭惊鸳释义: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 4.
打鸭惊鸳鸯释义: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 5.
抉面释义:《战国策·韩策二》载:聂政 为 严仲子 刺杀 韩 相 韩傀(《史记》作 侠累),以报答知遇之恩。行刺后,政 恐株连及姊,“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后因以“抉面”为效死以报知遇之典。
- 6.
投阁释义:汉 扬雄 校书 天禄阁 时,刘棻 曾向 雄 问古文奇字。后 棻 被 王莽 治罪,株连 扬雄。当狱吏往捕时,雄 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见《汉书·扬雄传赞》。按 扬雄 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语,故云。后用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
- 7.
抱悫释义:心怀诚实。《文选·张衡<东京赋>》:“民去末而返本,咸怀忠而抱慤。”吕良 注:“慤,实也。”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一姓守义,而株连他姓,遂使抱慤怀忠,不忍逃避。”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姑听怀忠抱慤之士,老死穷荒歟?”
- 8.
旁坐释义:一人犯罪而株连他人。
- 9.
无辜释义:⒈没有罪:无辜平民。 事实证明那个人是无辜的。⒉没有罪的人:株连无辜。
- 10.
暴桀释义:凶暴强悍。《史记·孟尝君列传论》:“吾尝过 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与 邹 鲁 殊。”《新唐书·李勉传》:“勉 居镇且八年,以旧德方重,不威而治,东诸帅暴桀者皆尊惮之。”宋 叶适《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泉 土富乐,其暴桀椎埋羣偷而众夺者,悉株连送远地。”
- 11.
曹雪芹释义:(约1715—1763或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后因清皇室内部倾轧,受到株连,父亲被罢官抄家,随家迁居北京,生活陷于困顿。这种家庭盛衰的巨大变化和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使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已经进入末期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他能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晚年居北京西郊,以十年时间,呕心沥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楼梦》。
- 12.
株引释义:株连。
- 13.
株治释义:牵连治罪。株,株连,牵连。
- 14.
株累释义:株连牵累。
- 15.
株翦释义:谓因受株连而被杀。
- 16.
株联释义:见“株连”。
- 17.
株蔓释义:⒈株连蔓引。 《新唐书·陈子昂传》:“近日詔狱稍滋,鉤捕支党,株蔓推穷,盖狱吏不识天意,以抵惨刻。”《宋史·张问传》:“诸葛公权 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⒉犹蔓延。《新唐书·陆希声传》:“明年,王仙芝 反,株蔓数十州,遂不制。”
- 18.
株连释义:指一人有罪,牵连别人;连累:株连九族。
- 19.
株连蔓引释义:指广泛株连。
- 20.
根连株逮释义:犹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