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 [bǐ jiān]
1. 并肩,也比喻地位相等。
例比肩而立。——《汉书·路温舒传》
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三国志·吾粲传》
英[shoulder to shoulder;]
比肩 引证解释
⒈ 并肩。
引《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⒉ 并列,居同等地位。
引《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⒊ 指地位同等之人。
引《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⒋ 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
引《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
《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⒌ 即披肩。
引《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
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国语词典
比肩 [bǐ jiān]
⒈ 并肩。
引《淮南子·说山》:「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⒉ 比喻地位或声望相等。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张、潘、左、陆,比肩诗衢。」
《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子弟量才,比肩进取。」
⒊ 比喻同辈的人。如兄弟、姊妹、妯娌。
引《金瓶梅·第六二回》:「中年虽招贵夫,常有疾病,比肩不和,生子夭亡。」
⒋ 一个接著一个。形容众多。
引《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至于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及,学者比肩。」
比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翼释义:比翼。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长扬缓騖,并翼连声。”唐 刘叉《怨诗》:“鸟有并翼飞,兽有比肩行。”明 皇甫冲《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 2.
卢儿释义:犹狗儿。古代对年轻僮仆的贱称。《北齐书·恩幸传序》:“刑残阉宦,苍头卢儿,西域丑胡,龟兹 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 3.
媲迹释义:⒈见“媲迹”。⒉犹比肩。谓并驾齐驱。
- 4.
守株释义:“守株待兔”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唐 罗隐《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明 沉鲸《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 5.
弑逆释义:指弑君杀父。 亦仅指弑君。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杨士勋 疏:“弑谓臣弑君;逆谓子弑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庞任,而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懌 上疏备陈世系,辨先世无弑逆事,迄改正。”清 何琇《樵香小记·有年》:“説者谓二君弑逆,不应有年而有年,故 孔子 特笔以示戒。”
- 6.
循省释义:⒈考察。 《公羊传·僖公三年》“何以书?记异也”汉 何休 注:“﹝ 僖公 ﹞飭过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 郭都 等,理寃狱四百餘人。”⒉检查;省察。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辞为让,则乖伏属之礼;承命苟贪,又非循省之道。”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今臣自循省,一无可取,乃与之同被选擢,比肩并进,岂不玷朝廷之举,为士大夫所羞哉!”清 龚玉晨《紫姬小传》卷二:“虽重亲高堂,矜其不逮,夙夜循省,心何不安!”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吾尝纵览本朝入主中夏以来二百餘年之往事,若者为失机,若者为养痈
- 7.
怀金释义:⒈怀揣金印。汉 扬雄《法言·学行》:“使我紆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孙 氏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宋 秦观《自警》诗:“拜命怀金谁谓荣,低头未免拾言责。”⒉怀带金宝。《后汉书·杨震传》:“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南朝 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
- 8.
恩戚释义:指皇亲国戚。《宋书·萧惠开传》:“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外祖光禄大夫 沛郡 刘成 戒之曰:‘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缉外内之欢。如汝自业,将无小伤多异,以取天下之疾患邪?’”
- 9.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10.
方驾释义:⒈两车并行。《后汉书·马防传》:“临洮 道险,车骑不得方驾。”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方驾振飞轡,远游入 长安。”唐 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同游祕府日,方驾直城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周天元 如 洛阳 ……仍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輒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及於道。”胡三省 注:“方驾,并驾也。”⒉比肩;媲美。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北史·周纪论》:“黷武穷兵,虽见讥於良史;雄图远略,足方驾於前王。”唐 杜甫《戏为六绝
- 11.
更号释义:⒈更换名号。《史记·晋世家》:“曲沃武公 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⒉值更巡逻的信号。《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暮,与贼比肩而入,负担巡营,知其虚实,得其更号。”胡三省 注:“更号,持更之号。”
- 12.
比并释义:⒈亦作“比迸”。比试较量。多指比武。⒉亦作“比并”。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伊 傅 齐肩。”⒊亦作“比并”。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袭公主爵”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陈羣 虽抗言,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
- 13.
比肩接踵释义:比肩继踵。
- 14.
比肩人释义:谓形影不离的夫妻。 《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吴 黄龙 年中,吴 都 海盐 有 陆东美,妻 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 15.
比肩系踵释义:犹比肩继踵。 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 16.
比肩随踵释义: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 17.
比肩继踵释义:也说比肩接踵。肩挨肩,脚挨脚。形容人极多,很拥挤。《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继踵(zhǒng):脚尖碰脚跟。
- 18.
比肩释义:⒈并肩:比肩作战。比肩而立。⒉比喻相当;比美:他虽然是票友,水平却可与专业演员比肩。
- 19.
比肩而立释义:比肩:并肩。 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20.
肩拜释义:比肩共拜。
比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翼释义:比翼。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长扬缓騖,并翼连声。”唐 刘叉《怨诗》:“鸟有并翼飞,兽有比肩行。”明 皇甫冲《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 2.
卢儿释义:犹狗儿。古代对年轻僮仆的贱称。《北齐书·恩幸传序》:“刑残阉宦,苍头卢儿,西域丑胡,龟兹 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 3.
媲迹释义:⒈见“媲迹”。⒉犹比肩。谓并驾齐驱。
- 4.
守株释义:“守株待兔”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唐 罗隐《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明 沉鲸《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 5.
弑逆释义:指弑君杀父。 亦仅指弑君。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杨士勋 疏:“弑谓臣弑君;逆谓子弑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以 辰州 刺史 裴虔通,隋煬帝 故人,特蒙庞任,而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懌 上疏备陈世系,辨先世无弑逆事,迄改正。”清 何琇《樵香小记·有年》:“説者谓二君弑逆,不应有年而有年,故 孔子 特笔以示戒。”
- 6.
循省释义:⒈考察。 《公羊传·僖公三年》“何以书?记异也”汉 何休 注:“﹝ 僖公 ﹞飭过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 郭都 等,理寃狱四百餘人。”⒉检查;省察。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欲致辞为让,则乖伏属之礼;承命苟贪,又非循省之道。”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今臣自循省,一无可取,乃与之同被选擢,比肩并进,岂不玷朝廷之举,为士大夫所羞哉!”清 龚玉晨《紫姬小传》卷二:“虽重亲高堂,矜其不逮,夙夜循省,心何不安!”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吾尝纵览本朝入主中夏以来二百餘年之往事,若者为失机,若者为养痈
- 7.
怀金释义:⒈怀揣金印。汉 扬雄《法言·学行》:“使我紆朱怀金,其乐不可量已。”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孙 氏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宋 秦观《自警》诗:“拜命怀金谁谓荣,低头未免拾言责。”⒉怀带金宝。《后汉书·杨震传》:“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南朝 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
- 8.
恩戚释义:指皇亲国戚。《宋书·萧惠开传》:“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外祖光禄大夫 沛郡 刘成 戒之曰:‘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缉外内之欢。如汝自业,将无小伤多异,以取天下之疾患邪?’”
- 9.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10.
方驾释义:⒈两车并行。《后汉书·马防传》:“临洮 道险,车骑不得方驾。”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方驾振飞轡,远游入 长安。”唐 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同游祕府日,方驾直城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周天元 如 洛阳 ……仍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輒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及於道。”胡三省 注:“方驾,并驾也。”⒉比肩;媲美。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北史·周纪论》:“黷武穷兵,虽见讥於良史;雄图远略,足方驾於前王。”唐 杜甫《戏为六绝
- 11.
更号释义:⒈更换名号。《史记·晋世家》:“曲沃武公 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⒉值更巡逻的信号。《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暮,与贼比肩而入,负担巡营,知其虚实,得其更号。”胡三省 注:“更号,持更之号。”
- 12.
比并释义:⒈亦作“比迸”。比试较量。多指比武。⒉亦作“比并”。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伊 傅 齐肩。”⒊亦作“比并”。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袭公主爵”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陈羣 虽抗言,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
- 13.
比肩接踵释义:比肩继踵。
- 14.
比肩人释义:谓形影不离的夫妻。 《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吴 黄龙 年中,吴 都 海盐 有 陆东美,妻 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 15.
比肩系踵释义:犹比肩继踵。 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 16.
比肩随踵释义: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 17.
比肩继踵释义:也说比肩接踵。肩挨肩,脚挨脚。形容人极多,很拥挤。《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继踵(zhǒng):脚尖碰脚跟。
- 18.
比肩释义:⒈并肩:比肩作战。比肩而立。⒉比喻相当;比美:他虽然是票友,水平却可与专业演员比肩。
- 19.
比肩而立释义:比肩:并肩。 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20.
肩拜释义:比肩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