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 [fēng líng]
1.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山西省永济县南。传说谓因有风后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女娲之陵。
风陵 引证解释
⒈ 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
《新唐书·五行志二》:“天宝 十一载六月, 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风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杀节释义:阴冷肃杀时节。 晋 陆机《演连珠》:“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文选·鲍照<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即景凋年。”李善 注引《礼记》:“仲秋之月,杀气浸盛。”
- 2.
郛郭释义:⒈外城。 《韩非子·难二》:“赵简子 围 卫 之郛郭。”晋 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明 何景明《拟古诗》之十一:“郛郭蔽枌檟,狐兔翔城隅。”⒉泛指城郭,城市。《隋书·炀帝纪下》:“近代战争,居人散逸,田畴无伍,郛郭不修。”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若乃不郛郭,不宫室,不播殖穹帐寄而水草逐者,惟 瀚海 南北部及 準部、青海 诸部则然。”⒊比喻屏障。汉 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
- 3.
风陵释义:地名。亦名“风陵堆”。在 山西省 永济县 南。传说谓因有 风后 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 女娲 之陵。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关 之直北,隔 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 河 阳,世谓之 风陵。”《新唐书·五行志二》:“天宝 十一载六月,虢州 閺乡 黄河 中 女媧 墓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 乾元 二年六月乙未夜,濒 河 人闻有风雷声,晓见其墓踊出,下有巨石,上有双柳,各长丈餘,时号 风陵堆。”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不见 风陵 之堆高突兀,没入 河 中寻復出,天迴地转无多日。”
- 4.
风陵堆释义:见“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