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采石矶 采石矶的意思
cǎishí

采石矶

简体采石矶
繁体采石磯
拼音cǎi shí jī
注音ㄘㄞˇ ㄕˊ ㄐㄧ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shí dàn,(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例句】: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组词】:金石。(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组词】: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jī,(1) 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组词】:燕子矶。采石矶。(2) 水冲激岩石。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看似很有本事,但实际上只是表面功夫,没有真本事。

采石矶的意思

采石矶 [cǎi shí jī]

1.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为游览胜地。

采石矶 引证解释

⒈ 在 安徽省 马鞍山市 长江 东岸,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 大江 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 李白 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 太白楼、捉月亭 等古迹,为游览胜地。

清 尤珍 《采石矶》诗:“李白 昔醉酒,曾游 采石磯。”


国语词典

采石矶 [cǎi shí jī]

⒈ 地名。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采石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喧传释义:犹哄传;盛传。唐 张仲素《贺获刘闢表》:“万里喧传,兆人鼓舞。”宋 周邦彦《诉衷情》词:“喧传京国声价,年少最无量。”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郁达夫《采石矶》:“不多几日,这一首 太白楼 会宴的名诗,就喧传在 长江 两岸的士女的口上了。”
    • 2.
      横江释义:⒈横陈江上;横越江上。⒉指横江浦。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与南岸采石矶隔江相对。
    • 3.
      汗巾释义:⒈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唐 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汗巾束头鬢,羶食熏襟抱。”《西游记》第二六回:“我们走脱了,被他赶上,把我们就当汗巾儿一般,一袖子都笼了去。”《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聘娘 又拿汗巾替四老爷拂了头巾。”郁达夫《采石矶》:“她又叫他回去,把一条当时流行的淡黄绸的汗巾送给了他。”⒉腰带。《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袖中带得有白綾汗巾一条,约有五尺多长,取出劈半扯开,奉与 美娘 裹脚,亲手与他拭泪。”《红楼梦》第二八回:“撩衣将繫小衣儿的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下来,送给 宝玉。”《儿
    • 4.
      牛渚矶释义:在今 安徽省 马鞍山市 西南 长江 边,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于 长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矶,是沟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 为 晋 温峤 燃犀、袁宏 高咏以及传说 唐 李白 捉月溺水处。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至 采石镇 渡夹登 牛渚磯。俯见 大江,閔然犀之取祸;傍顾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遥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献策。”参见“犀照牛渚”、“牛渚咏”、“捉月”。
    • 5.
      络纬释义: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汉 无名氏《古八变歌》:“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堦。”唐 李白《长相思》诗:“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簞色寒。”清 沉用济《寄衣曲》:“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明。”郁达夫《采石矶》诗:“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 6.
      风露释义:⒈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唐 王昌龄《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郁达夫《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⒉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采石矶是什么意思 采石矶读音 怎么读 采石矶,拼音是cǎi shí jī,采石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采石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