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清浊 清浊的意思
qīngzhuó

清浊

简体清浊
繁体清濁
拼音qīng zhuó
注音ㄑㄧㄥ ㄓ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g,(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组词】:清水。清泉。清流(①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②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2) 安静,不烦。【组词】: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3) 单纯不杂。【组词】:清唱。清茶。(4) 明白,明晰。【组词】: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5) 一点不留,净尽。【组词】: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6) 整理,查验。【组词】:清理。清查。清点。清仓。(7) 详细登记。【组词】:清册。清单。(8) 公正,廉洁。【组词】:清廉。清正。清官。清绩。(9) 洁净,纯洁。【组词】:清洁。清爽。冰清玉洁。(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组词】: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11) 太平,不乱。【组词】:清平。清泰。清和。(12) 中国朝代名。【组词】:清代。清宫秘史。(13) 姓。

zhuó,(1) 水不清,不干净。【组词】:浑浊。污浊。浊浪。浊流。(2) 混乱。【组词】:浊世。(3) 声音低沉粗重。【组词】:浊声浊气。浊音。

清浊的意思

清浊 [qīng zhuó]

1. 清水与浊水。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音乐的清音与浊音。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清浊 引证解释

⒈ 清水与浊水。

《诗·邶风·谷风》“涇 以 渭 浊” 毛 传:“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⒉ 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

《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⒊ 音乐的清音与浊音。

《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
《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⒋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⒌ 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

《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国语词典

清浊 [qīng zhuó]

⒈ 水的清洁与浑浊。

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⒉ 引申指事物的高下、优劣、善恶等分别。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

⒊ 清气与浊气。

《乐府诗集·卷十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五首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⒋ 音乐上指清亮或重浊的声音。

《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闲;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
《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⒌ 声韵学上指声带不颤动的清音,和声带颤动的浊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清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齐释义:⒈亦作“五齏”。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⒉亦作“五齏”。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
    • 2.
      倡和释义:⒈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⒉指以诗词相酬答。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⒊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
    • 3.
      僭赏释义: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 唐 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鯾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諫如流之美。”《旧唐书·郭子仪传》:“况久经兵乱,僭赏者多,一人之身,兼官数四,朱紫同色,清浊不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 再入相,未及二年,变祖宗大乐,堕朝廷典故,缘葬事除宰相,除翰林学士,除观察使,其餘僭赏,不可悉纪。”
    • 4.
      分叙释义:分别顺序、次第。 《晋书·律历志上》:“是故郊祀朝宴,用之有制,歌奏分敍,清浊有宜。”
    • 5.
      切响释义:重浊的字音。 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以求音节和谐。
    • 6.
      发敛释义:⒈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⒉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颜师古
    • 7.
      周疏释义:繁密与疏越。《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杜预 注:“周,密也。”
    • 8.
      安竖释义:犹树立,设立。 《云笈七籤》卷二:“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竪南北,制正东西。”
    • 9.
      安竪释义:犹树立,设立。《云笈七籤》卷二:“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竪南北,制正东西。”
    • 10.
      抗坠释义:指音调的高低清浊。语出《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孙希旦 集解引 方悫 曰:“抗,言声之发扬;队,言声之重浊。”队,后作“坠”。
    • 11.
      方响释义: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 南朝 梁,为 隋 唐 燕乐中常用乐器。
    • 12.
      方语释义:即方言。明 王世贞《曲藻》:“造语。谓可作者:乐府语、经史语……不可作者:俗语、蛮语、嗑语、市语、方语。”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寒暑异夫凔燠,而四时以判;胡越异夫清浊,而方语以殊。”参见“方言”。
    • 13.
      时律释义:合于节气的音律。古时设十二管,以察八音之清浊,谓之律吕。认为律吕不正则诸气不和。
    • 14.
      有素释义:⒈本来具有,原有。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文选·卢谌<赠崔温>诗》:“古人非所希,短弱自有素。何以敷斯辞,惟以二子故。”李善 注:“郑玄《礼记》注曰:‘素,犹故也。’”⒉由来已久。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闻去年十二月 元昊 反,变起仓卒,众皆谓之忽然,臣则知其有素。”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吾縈怀有素,癖
    • 15.
      泛盎释义:亦作“泛盎”。古代谓酒的清浊五齐中泛齐和盎齐的并称。
    • 16.
      泾渭释义:⒈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毛 传:“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谷口,南带 涇 渭。”三国 魏 曹植《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涇 渭 扬浊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唐 杜甫《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⒉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 17.
      泾渭不分释义: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 18.
      泾渭分明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的界限很分明。 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19.
      淫色释义:沉迷美色。《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吕氏春秋·贵直》:“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 20.
      清济释义:济水 清澈,诗文中常与浊 河 并举,用以喻忠正。《战国策·燕策一》:“吾闻 齐 有清 济、浊 河,可以为固。”《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李善 注:“孔安国《尚书》注曰:‘济水 入 河,并流十数里,清浊异色,混为一流。’亦喻谗邪之秽忠正也。”唐 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狄公 执政在末年,浊 河 终不污清 济。”

清浊(qingz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清浊是什么意思 清浊读音 怎么读 清浊,拼音是qīng zhuó,清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清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