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军 [běi jūn]
1. 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
2. 指唐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4. 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北军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 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 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 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 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
引《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 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 产 居南军。”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⒉ 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引唐 张说 《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神龙 三年七月五日,北军作难, 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公孤剑凌锋,羣凶夺气,仓促之际,安危是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自 叔文 归第, 伾 日诣中人并 杜佑,请起 叔文 为相,且总北军。”
《资治通鉴·德宗贞元十九年》:“建中 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繫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按,有寃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
胡三省 注:“宦官势横,御史不敢復入北军按囚。”
⒊ 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引鲁迅 《书信集·致蔡元培》:“近知 江 北一带,颇有散兵,半是北军旧属。”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车是普通的三等客车,因为车上的电灯设备被北军破坏了还没有复元,车厢中只点着几盏马灯。”
北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易帜释义:指张学良 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 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 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 易帜。
- 2.
东洛释义:指 洛阳。汉 唐 时以 洛阳 为东都,故称。唐 韩愈《县斋有怀》诗:“求官去 东洛,犯雪过 西华。”钱仲联 集释引 王元启 曰:“公于 贞元 十六年冬及明年冬,自 洛 再往京师。”宋 唐庚《有所叹》诗之一:“近逃臺鼎居 东洛,闻道衣冠满北军。”参见“东都”。
- 3.
中垒释义:西汉 有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之事,东汉 省。
- 4.
为乱释义:作乱;造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氏 将为乱,不使我葬。”《汉书·高后纪》:“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金 元好问《曹徵君墓表》:“人有诬 郭 啸聚为乱者,州将捕繫之。”
- 5.
介马释义:⒈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明 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⒉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祸诚不可言。”⒊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 6.
俊庞释义:⒈容貌秀美。 《水浒传》第一百回:“北军看那彪军马中,当先一个俊庞年少将军,头戴青巾绩,身穿緑战袍。”⒉指容貌秀美的人。明 无名氏《霞笺记·驿亭奇遇》:“若相逢俊庞,两两变鸳鸯,双双飞上。”
- 7.
军中候释义:古时的一种军职名。《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赵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 武安,赵奢 立斩之。”胡三省 注:“此军之中候也。汉 北军中候之官本此。或曰:‘军中之候,军吏也。’”
- 8.
军笳释义: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
- 9.
列校释义:东汉 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
- 10.
创置释义:亦作“剏置”。 设立;建置。唐 元稹《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臣等约计,天下百姓有铜器用度者,分数无多,散纳诸使,斤两盖寡,创置鑪冶,器具颇繁,一年勒停,并是废物。”《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所居连簷重阁,洞户相通,华丽雄壮,与王侯之家相等,浩 犹以为隘窄。又於所居之北,剏置一园。”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武帝 时,因为对少数族用兵,内务防务空虚,于是在北军创置八校尉,开始募兵。”
- 11.
北军释义:⒈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⒉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唐 张说《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 12.
南军释义:⒈西汉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未央宫,由卫尉统领。 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内的南面,故称。⒉南方的军队。⒊特指南朝的军队。⒋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 13.
南北军释义:汉 代的南军与北军的合称。 《汉书·刑法志》:“天下既定,踵 秦 而置材官於郡国,京师有南北军之屯。”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今案 高祖 时之南北军,以卫两宫。汉 五年,治 长乐宫,八年,治 未央宫,皆有卫。长乐 在东为北军,未央 在西南为南军……至 文帝 时,乃合南、北军,夜拜 宋昌 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参见“南军”、“北军”。
- 14.
奉系军阀释义:北洋军阀 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督军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东北各省。1924年战胜直系 军阀后控制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死后,他的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
- 15.
宫壸释义:⒈同“宫閫”。犹言帝王后宫。《南史·后妃传论》:“文 宣 宫壼,无闻於丧德;后主 嗣业,实败于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唐 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神龙 三年六月五日,北军作难,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元典章·诏令一·立皇后诏》:“圣哲造邦,始於宫壼,盖风化之原,人伦之本。”清 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后九》:“若夫 王皇后,抱 平帝 之慼,痛 汉 室之亡,始终一节……洵足为 汉 二百年宫壼增光矣。”⒉借指后妃。唐 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上元 中,政在宫壼,乱名改作,始建 神尧
- 16.
淮海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集结的和以后增援来的兵力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围歼敌第七兵团,迫使敌三个半师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第二阶段是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歼敌第十二兵团;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第三阶段是华东野战军歼灭永城东北青
- 17.
纵兵释义:⒈发兵;出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 纵兵击之,大破 秦 军。”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公(曹操)登 白狼山 望 柳城,卒与虏遇,乘其不整,纵兵击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入洛》:“北军既知我遁,纵兵尾击,死伤者十八九。”⒉放纵兵士。《清史稿·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传》:“十七年,师还。追议在 永昌 纵兵扰民,降镇国将军品级。”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 军和 回纥 军进克东京,回纥 纵兵大掠。”
- 18.
罗告释义:罗织罪名而告发之。《旧唐书·酷吏传上·来俊臣》:“俊臣 将罗告 武氏 诸王及 太平公主、张易之 等,遂相掎摭,则天 屡保持之。”《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五年》:“希暹 説 朝恩 於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繫地牢,讯掠取服。”
- 19.
罗瑞卿释义:(1906—1978)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 四川南充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苏区,曾任红军大队长,纵队、师和军的政治委员。长征中任一方面军保卫局长等职。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8月3日病逝。
- 20.
老底子释义:⒈根底,原有的基础。陈登科《十年前的战友》:“西北军的老底子,武器配备也比较好,和我们斗争也比较顽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二:“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⒉老底。内情,底细。唐天际《难忘的行程》:“当着会馆人的面前,老底子一揭,他瞠目结舌,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⒊方言。从前;原来。《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我问你老底子家里事,也是替你解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