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论天 论天的意思
lùntiān

论天

简体论天
繁体論天
拼音lùn tiān
注音ㄌㄨㄣˋ ㄊㄧ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基本含义

指讨论、论述天地万物、宇宙间的事物。

论天的意思

论天 [lùn tiān]

1. 讨论天象。

3. 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论天 引证解释

⒈ 讨论天象。

《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於浑,论浑不合於盖。”

⒉ 双方各持其理,连 孔子 也不能决断。

相传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论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势释义:⒈事情的趋势;形势。⒉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 2.
      信悦释义:相信并感到高兴。《新唐书·柏耆传》:“賚未至,举军譁议, 穆宗 遣 耆 论天子意,众乃信悦。”
    • 3.
      天论释义:⒈犹天理。⒉论天,论述天道。
    • 4.
      旷放释义:犹言旷达不羁。语出《晋书·向秀传》:“﹝ 秀 ﹞作《思旧赋》云:‘嵇 意远而疎,吕 心旷而放。’”《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 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吉 生 如愚,山左 人,故家子也,性旷放。”
    • 5.
      特敕释义: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 6.
      纵论释义:毫无拘束地谈论:纵论天下大势。
    • 7.
      腹内释义:犹名下。唐 韩愈《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朱熹 校注:“今按腹内,谓应纳而未纳者,尝见国初时官文书犹有此语,如今言名下也。”
    • 8.
      蚕麦释义:指蚕与麦的收成。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 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宋 范成大《田家留客行》:“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 9.
      论天释义:⒈讨论天象。⒉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 10.
      谈天论地释义: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 11.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12.
      陛辞释义:⒈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 鄆州。陛辞论天下事。”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 武周文 致仕陛辞。成祖 赐坐与语。”⒉面见皇帝辞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召復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二,力疾陛辞。”
    • 13.
      非毁释义:诽谤;诋毁。非,通“诽”。《墨子·贵义》:“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説而行,又从而非毁之。”《隋书·天文志上》:“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羣氏纠纷,至相非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右僕射 秦檜 言:‘前日外间有匿名书非毁朝廷,当缴进。’”
    • 14.
      髦俊释义:亦作“髦雋”。亦作“髦儁”。才智杰出之士。《汉书·叙传下》:“世宗 曄曄,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自天子在东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羣贤,论天下髦雋之见在者,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羣,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 邓林。”《北齐书·文苑传序》:“有齐 自霸图云启,广延髦儁,开四门以纳之,举八紘以掩之。”宋 司马光《祭观文丁尚书文》:“羽仪髦儁,黼黻训辞,登

论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势释义:⒈事情的趋势;形势。⒉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 2.
      信悦释义:相信并感到高兴。《新唐书·柏耆传》:“賚未至,举军譁议, 穆宗 遣 耆 论天子意,众乃信悦。”
    • 3.
      天论释义:⒈犹天理。⒉论天,论述天道。
    • 4.
      旷放释义:犹言旷达不羁。语出《晋书·向秀传》:“﹝ 秀 ﹞作《思旧赋》云:‘嵇 意远而疎,吕 心旷而放。’”《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 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吉 生 如愚,山左 人,故家子也,性旷放。”
    • 5.
      特敕释义: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 6.
      纵论释义:毫无拘束地谈论:纵论天下大势。
    • 7.
      腹内释义:犹名下。唐 韩愈《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朱熹 校注:“今按腹内,谓应纳而未纳者,尝见国初时官文书犹有此语,如今言名下也。”
    • 8.
      蚕麦释义:指蚕与麦的收成。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 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宋 范成大《田家留客行》:“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 9.
      论天释义:⒈讨论天象。⒉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 10.
      谈天论地释义: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 11.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12.
      陛辞释义:⒈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 鄆州。陛辞论天下事。”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 武周文 致仕陛辞。成祖 赐坐与语。”⒉面见皇帝辞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召復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二,力疾陛辞。”
    • 13.
      非毁释义:诽谤;诋毁。非,通“诽”。《墨子·贵义》:“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説而行,又从而非毁之。”《隋书·天文志上》:“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羣氏纠纷,至相非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右僕射 秦檜 言:‘前日外间有匿名书非毁朝廷,当缴进。’”
    • 14.
      髦俊释义:亦作“髦雋”。亦作“髦儁”。才智杰出之士。《汉书·叙传下》:“世宗 曄曄,思弘祖业,畴咨熙载,髦俊并作。”《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自天子在东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羣贤,论天下髦雋之见在者,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方今朝士山积,髦俊成羣,犹鳞介之潜乎巨海,毛羽之集乎 邓林。”《北齐书·文苑传序》:“有齐 自霸图云启,广延髦儁,开四门以纳之,举八紘以掩之。”宋 司马光《祭观文丁尚书文》:“羽仪髦儁,黼黻训辞,登

论天造句

1.友谊像吸铁石,无论天涯海角都在一起。

2.六月,荷花开了,就像刚睡醒了似的,羞答答的不愿见人;六月,知了叫了,就像在议论天热似的,叫喳喳的很烦心;六月,暴雨来了,就像倾天而下的珠子,哗啦啦的往下灌;六月,草木花虫生机勃勃。

3.夏,荷花开了,就像刚睡醒了似的,羞答答的不愿见人;夏,知了叫了,就像在议论天热似的,叫喳喳的很烦心;夏,暴雨来了,就像倾天而下的珠子,哗啦啦的往下灌。

4.能够忏悔的人,无论天上人间都可以不咎既往。

5.只要是党的召唤,无论天涯海角,我也在所不辞。

论天(lunt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论天是什么意思 论天读音 怎么读 论天,拼音是lùn tiān,论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论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