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卓 [chāo zhuó]
1. 高超卓越。
超卓 引证解释
⒈ 高超卓越。
引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
宋 陆游 《跋佛智与升老书》:“议论超卓,殆非世儒所及。”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玉华山樵》:“仪容俊伟,趣识超卓。”
邹韬奋 《经历》二九:“在这种地方,我们不得不敬佩职业教育社诸先生眼光的远大,识见的超卓,态度的光明。”
国语词典
超卓 [chāo zhuó]
⒈ 出类拔萃,不同凡响。也作「超绝」。
引《晋书·卷七七·殷浩传》:「案中军将军浩过蒙朝恩,叨窃非据,宠灵超卓,再司京辇,不能慎恭所在,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
近出色
反平凡 等闲
超卓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优秀释义:(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优秀作品。成绩优秀。
- 2.
出色释义:特别好;超出一般:表现出色。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3.
卓越释义: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的成就。 卓越的贡献。卓越的科学家。
- 4.
杰出释义:(才能、成就)出众:杰出人物。
超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2.
俊人释义:风度高雅的人;才德超卓的人。
- 3.
卓冠释义:⒈超越。 ⒉高超卓绝。
- 4.
卓峙释义:卓立,高超卓绝。
- 5.
材识释义:才能与见识。 唐 韩愈《论佛骨表》:“高祖 始受 隋 禪,则议除之。当时羣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宋 陆游《荐举人材状》:“巩丰 材识超卓,文辞宏赡。”明 李东阳《丰年颂》:“臣诚材识卑謭,不足以铺敍德美,阐敷瑞祥。”
- 6.
羣流释义:⒈诸河流。⒉犹同辈。更多解释诸河流。晋 郭璞《江赋》:“网络羣流,商榷涓澮。”犹同辈。宋 姚铉《<唐文粹>序》:“惟 韩吏部 超卓羣流,独高遂古。”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
- 7.
群流释义:⒈诸河流。 晋 郭璞《江赋》:“网络羣流,商榷涓澮。”⒉犹同辈。宋 姚铉《<唐文粹>序》:“惟 韩吏部 超卓羣流,独高遂古。”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
- 8.
腾骧释义:形容高昂超卓。
- 9.
超卓释义:超绝;卓越:球艺超卓。
- 10.
迥胜释义:超卓优越。
- 11.
逆风家释义:赞誉德才超卓的人,谓其名声逆风远播。
- 12.
邈行释义:高远超卓的行为。
- 13.
隽乂释义:⒈亦作“隽乂”。才德超卓的人。雋,通“俊”。汉 扬雄《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黄初 四年,高祖文皇帝 畴諮羣公,思求雋乂。”宋 王安石《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聪明初四达,隽乂尽旁求。”⒉指才德超卓。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我王建国,百司雋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益州,旧以 蜀郡、广汉、犍为 为三 蜀,土地沃美,人士雋乂。”宋 曾巩《辞中书舍人状》:“皆择当世聪明雋乂、工於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於简册。”
- 14.
高世释义:⒈高超卓绝,超越世俗。⒉出尘离世,清高脱俗。⒊指出尘离世的所在。⒋指上古时代。
- 15.
高卓释义:⒈指高超卓越的人物。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⒉高超卓越。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中》:“宋 末 严仪卿 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谢皋羽 才颇纵横,而识无足取。”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也许是一做批评家,眼界便极高卓,所以我只见到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⒊矗立。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岳王论》:“吴穀人 祭酒《岳忠武论》结句云:‘人间之铁案无私,语质东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试看大小眼将军。’”
- 16.
高异释义:高超卓异。
- 17.
高绝释义:高超卓绝。
- 18.
鸿鶱凤立释义: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