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忌 [bù jì]
1. 不畏忌;不嫉妒;不忌讳。
不忌 引证解释
⒈ 不畏忌;不嫉妬;不忌讳。
引《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列子·汤问》:“﹝ 终北国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儕居。”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么吵吵 是个不忌生冷的人,什么话他都嘴一张就说了,不管你受得住受不住。”
不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勤释义:⒈不勤劳,不劳苦。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辅其过,则社稷安。”《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⒉不尽,不穷竭。《老子》:“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任继愈 注:“《淮南子·主术训》:‘力勤财匱’,勤,即‘尽’。”
- 2.
不忌释义:不畏忌;不嫉妬;不忌讳。《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列子·汤问》:“﹝ 终北国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儕居。”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么吵吵 是个不忌生冷的人,什么话他都嘴一张就说了,不管你受得住受不住。”
- 3.
不讳释义:⒈不忌讳;无所避讳:直言不讳。⒉婉辞,指死亡。
- 4.
不辟子卯释义:谓丧礼不忌讳子日卯日。
- 5.
二十四考中书令释义: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6.
供认不讳释义:供认:受审讯者承认所做的事情。 不讳:不忌讳;无所避讳。对所做的事无所避讳全部承认。
- 7.
周姥释义:称 周公 夫人。据《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载,晋 谢安 欲娶妾,夫人不许,安 之侄、甥以《关雎》《螽斯》诗有不忌之德相劝。夫人问谁撰此诗?答云 周公。夫人乃曰:“周公 是男子,相为尔;若使 周姥 撰诗,当无此也。”
- 8.
弱骨释义:⒈骨柔软。喻不争竞,不露锋芒。《列子·汤问》:“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⒉柔细的骨骼。汉 王粲《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西京杂记》卷一:“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乌凤如喜鹊,色紺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大略如凤。”⒊伶仃瘦骨。巴金《和读者谈<家>》:“我一九四二年回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
- 9.
昏墨释义:指官吏枉法妄为,贪赃受贿。语出《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 之刑也。”《隋书·刑法志》:“杀伤有法,昏墨有刑,此盖常科,易为条例。”清 萧山庸闲叟《<秋女士赞>序》:“乃一班昏墨官吏,施其野蛮手段,杀及无辜,竟使热心毅力之豪侠家,断送於 轩亭 市口,岂不寃哉!”
- 10.
狷直释义:耿直。《晋书·周嵩传》:“嵩 字 仲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旧唐书·段平仲传》:“自在要近,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时人推其狷直。”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籍》:“愈 力荐,为国子博士。然性狷直,多所责讽於 愈,愈 亦不忌之。”《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狷直忤物,十年不调。”
- 11.
百无所忌释义:百:所有的,不论什么;忌:忌讳。 什么都不忌讳。
- 12.
百无禁忌释义:什么都不忌讳。
- 13.
败官释义:败坏官职。谓居官不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 沉鍊 ﹞抗疏纠首辅 严嵩,其词甚峻。嵩 力辩,谓 鍊 作县败官调简,今知京察必处,以故建言,祈免黜幽。”
- 14.
贪冒释义:⒈贪得;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隋书·炀帝纪下》:“贪冒货贿,不知纪极。”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明 徐光启《漕河议》:“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见长,贪冒闒茸之伦可得著罪。”⒉指贪图财利的人。《旧唐书·职官志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