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切磋 切磋的意思
qiēcuō

切磋

简体切磋
繁体
拼音qiē cuō
注音ㄑ一ㄝ ㄘㄨㄛ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ē qiè, ◎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组词】: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1) 密合,贴近。【例句】: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2) 紧急。【组词】:急切。迫切。(3) 实在。【组词】:切忌。恳切。(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cuō, ◎ 古代称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引申为仔细商量。【例句】:切(qiē)磋。磋商。

基本含义

指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互相比较提高。

切磋的意思

切磋 [qiē cuō]

1. 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

[ cut; ]

2. 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

以资切磋。——清·刘开《问说》
无人切磋。

[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 compare notes; ]

3. 喻痛恻。

心内切磋。

[ pain; ]

切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切瑳”。

⒉ 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参见“切磋琢磨”。

三国 魏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

⒊ 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参见“切磋琢磨”。

《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切瑳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明 黄信 《明道篇》卷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零星的个人,还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过很难进步。那原因,一则无人切磋,二则大抵苦于不懂外国文,不能看参考书,只能暗中摸索。”

⒋ 喻痛恻。

汉 王褒 《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国语词典

切磋 [qiē cuō]

⒈ 切磨骨角玉石等,以作成器物。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皮剥来好做革,骨和角又好切磋成器用。」

琢磨 磋商 研究

⒉ 比喻互相研究、讨论。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
唐·韩愈〈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⒊ 比喻非常哀痛。

《楚辞·王逸·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切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研究释义:⒈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语言。学术研究。调查研究。⒉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今天的会议,准备研究三个重要问题。这个方案领导上正在研究。
    • 2.
      探讨释义:研究讨论:探讨哲学问题。
    • 3.
      琢磨释义:⒈雕刻和打磨(玉石)。⒉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⒊思索;考虑:队长的话我琢磨了很久。你琢磨琢磨这里面还有什么问题。
    • 4.
      磋商释义: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经过多次磋商,双方总算达成协议。
    • 5.
      商讨释义: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会议商讨了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

切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泽释义:⒈谓两个沼泽相连。《易·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王弼 注:“丽犹连也。”朱熹 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唐 柳宗元《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僕智不足而为文,故始见进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丽泽之益,鏃礪之事,空於耳而荒於心。”明 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且从容芸牕丽泽,待时而发。”清 朱彝尊《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吟伴皆 鲍 谢,丽泽拟 王 贡。”⒉比喻惠泽。宋 范仲淹《上张侍郎启》:“浹丽泽於百灵,蔼英声於亿载。”
    • 2.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3.
      以资切磋释义: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4.
      偲偲释义:相互切磋、督促的样子。
    • 5.
      切切偲偲释义:亦作“切切节节”。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
    • 6.
      切劘释义:⒈切磨;切磋相正。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⒉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 7.
      切厉释义:⒈亦作“切励”。 切磋砥砺。⒉亦作“切励”。严厉。
    • 8.
      切摩释义:⒈犹切磨。切磋相正。⒉磨擦。
    • 9.
      切正释义:⒈切磋相正。 ⒉恰切平正。
    • 10.
      切瑳琢磨释义: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同“切磋琢磨”。
    • 11.
      切磨释义:⒈切磋相正。 ⒉摩擦;摩搓。
    • 12.
      切瑳释义:见“切磋”。
    • 13.
      切直释义:⒈切磋相正。⒉恳切率直。
    • 14.
      刮摩释义:⒈亦作“刮磨”。亦作“刮劘”。琢磨器物,使之光平。⒉磨灭;涤除。⒊切磋;研讨。⒋拂刮切削。
    • 15.
      师友释义: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 16.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17.
      抛废释义:⒈荒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切磋》:“休,图 之中表,长於八韵,向与 子华 同砚席。晚年抛废,归 镜中别墅。”⒉犹抛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垦荒田》:“人民流散,渐致抛废。”
    • 18.
      拉搓释义:由“切磋”一词进行联想,加上当今的时代色彩,创造 出“拉搓”lācuō 这个词条。
    • 19.
      揅摩释义:研究切磋。叶圣陶《一个青年》:“自惟所谭不离学问,共为揅摩,所获弥旨,简坦之怀,未虑有他。”
    • 20.
      摩厉释义:切磋,磨炼。 《国语·越语上》:“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元 安如山《曹将军》诗:“正当摩厉间,一鼓拔勍敌。”明 吾邱瑞《运甓记·诸贤渡江》:“干将摩厉,把王家社稷澄清。”清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是时皆年二十餘,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

切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泽释义:⒈谓两个沼泽相连。《易·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王弼 注:“丽犹连也。”朱熹 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唐 柳宗元《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僕智不足而为文,故始见进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丽泽之益,鏃礪之事,空於耳而荒於心。”明 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且从容芸牕丽泽,待时而发。”清 朱彝尊《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吟伴皆 鲍 谢,丽泽拟 王 贡。”⒉比喻惠泽。宋 范仲淹《上张侍郎启》:“浹丽泽於百灵,蔼英声於亿载。”
    • 2.
      义方释义: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3.
      以资切磋释义: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4.
      偲偲释义:相互切磋、督促的样子。
    • 5.
      切切偲偲释义:亦作“切切节节”。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
    • 6.
      切劘释义:⒈切磨;切磋相正。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⒉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 7.
      切厉释义:⒈亦作“切励”。 切磋砥砺。⒉亦作“切励”。严厉。
    • 8.
      切摩释义:⒈犹切磨。切磋相正。⒉磨擦。
    • 9.
      切正释义:⒈切磋相正。 ⒉恰切平正。
    • 10.
      切瑳琢磨释义: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同“切磋琢磨”。
    • 11.
      切磨释义:⒈切磋相正。 ⒉摩擦;摩搓。
    • 12.
      切瑳释义:见“切磋”。
    • 13.
      切直释义:⒈切磋相正。⒉恳切率直。
    • 14.
      刮摩释义:⒈亦作“刮磨”。亦作“刮劘”。琢磨器物,使之光平。⒉磨灭;涤除。⒊切磋;研讨。⒋拂刮切削。
    • 15.
      师友释义: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 16.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17.
      抛废释义:⒈荒废。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切磋》:“休,图 之中表,长於八韵,向与 子华 同砚席。晚年抛废,归 镜中别墅。”⒉犹抛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垦荒田》:“人民流散,渐致抛废。”
    • 18.
      拉搓释义:由“切磋”一词进行联想,加上当今的时代色彩,创造 出“拉搓”lācuō 这个词条。
    • 19.
      揅摩释义:研究切磋。叶圣陶《一个青年》:“自惟所谭不离学问,共为揅摩,所获弥旨,简坦之怀,未虑有他。”
    • 20.
      摩厉释义:切磋,磨炼。 《国语·越语上》:“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元 安如山《曹将军》诗:“正当摩厉间,一鼓拔勍敌。”明 吾邱瑞《运甓记·诸贤渡江》:“干将摩厉,把王家社稷澄清。”清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是时皆年二十餘,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

切磋造句

1.在困难中,赤诚相见,以沫相濡;在事业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2.他们两人共同承担了一个科研课题,切磋琢磨,进展甚快。

3.大家在一起,切磋琢磨,可以相互提高。

4.能常和同学们切磋琢磨,学业会进步更快。

5.两国科学家聚在一起,切磋琢磨。

6.我们常常在球场切磋琢磨,球技因此而精进不少。

7.他们俩常常在一起切磋棋艺。

8.简洁明快,语法清晰,层次变化丰富,但要精练!多切磋

9.我来试试,希望你能满意。如果有疑问,可以给我发邮件。很高兴与你切磋

10.如果学习当中缺乏学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则知识就浅薄,见识就狭隘。

11.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2.遇见技术难题时,他们常在一起切磋琢磨。

13.除了努力不懈外,与人切磋琢磨,交换心得也是必要的。

14.遇到困难时,我们一起切磋琢磨,讨论解决办法。

15.在互动的学习中,能充分体会到切磋琢磨的乐趣。

切磋(qiec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切磋是什么意思 切磋读音 怎么读 切磋,拼音是qiē cuō,切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切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