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已 [bù huò yǐ]
1. 不得已。
不获已 引证解释
⒈ 不得已。
引《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 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 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
《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年今二十, 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
不获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获已释义: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年今二十,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清 王韬《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
- 2.
五杂俎释义:亦作“五杂组”。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復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 明 冯惟讷《古诗纪·统论》。
- 3.
何则释义:为什么。多用于自问自答。《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唐书·沉既济传》:“所以黎人重困,杼轴空虚。何则?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宋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歟?”县解《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然而使世之志士论客安其心之一事,则其关係非尠小也。何则?彼革命家惧宪政之成立,深如 北京
- 4.
八拜释义: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 之父 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
- 5.
踆踆释义:⒈行走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怪兽陆梁,大雀踆踆。”刘良 注:“陆梁、踆踆,皆行走貌。”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焉能心怏怏,祗是走踆踆。”仇兆鳌 注:“踆踆,行走貌。”宋 陆游《示客》诗:“世间可笑走踆踆,误认虚空作汝身。”清 吴嘉纪《挽歌为何去骄赋》:“途长日暮身踆踆,年过六十不获已。”⒉谦退貌。《明史·邹文盛传》:“文盛 为人廉谨,踆踆若无能。与 孙交、秦金、赵璜 咸称长者。”清 王晫《今世说·政事》:“﹝ 董上治 ﹞为人踆踆谨退,不言躬行,风范凛然。”
- 6.
辞不获已释义:辞不获已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辞谢而未获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