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地壳 地壳的意思
qiào

地壳

简体地壳
繁体地殼
拼音dì qiào
注音ㄉ一ˋ ㄑ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ké qiào, ◎ 义同(一)。【组词】:甲壳。地壳。金蝉脱壳。

基本含义

指地球表面的外壳,也比喻人的外表或表面现象。

地壳的意思

地壳 [dì qiào]

1. 主要由结晶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层,其厚度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但大概任何一处均不超过几十公里,且和它下面的密度较大但不那么硬的物质不同。

[the earth's crust;]

地壳 引证解释

⒈ 地球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三十至七十公里。

徐迟 《地质之光》:“似乎可以假定,由于南北向的挤压,这部分的地壳先是被剪切,然后又被张裂了。”
杨朔 《永定河纪行》:“恰恰在‘冰川擦痕’的周围,数不尽的工人、农民正用全力在开山劈路,修筑运河。这不止是擦一擦,而是在改造地壳了。”


国语词典

地壳 [dì qiào]

⒈ 地球的表层部分。其主要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主要成分包括氧、硅、铝、镁、铁等。在陆地部分厚约三十五公里,以花岗岩为主;在海洋部分厚约五公里,以玄武岩为主。


地壳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地核释义:地球内部构造的最 里层。 深度从地下2 900千米至地球中心。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以地下5 100千米深处为界,分外核 和内核。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内核的物质呈固态。

地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降释义:从高到低;从多到少:地壳下降。飞机下降。气温下降。成本下降。
    • 2.
      侵蚀山释义:是地壳上升地区,地面经外力侵蚀分割而形成的山地。
    • 3.
      先成河释义: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又等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
    • 4.
      内力作用释义: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 5.
      变质岩释义:地壳中原有的沉积岩、岩浆岩,在一定温度、压力或其他地质作用下,改变原有的结构、构造或成分而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就是一种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 6.
      固体地球物理学释义:曾称“大地物理学”。研究地壳及其以下部分的内部构造、组成、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有地震学、地磁学、地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 7.
      地壳运动释义:也叫构造运动。地壳发生变位和变形的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导致岩石变形、海陆变迁。
    • 8.
      地壳释义:地球固体圈层的最 外层。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分两层,上层由硅铝质岩石组成,下层由硅镁质岩石组成。上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大陆地 壳表层的岩石,有些经风化破坏后,在生物和人类的作用下形成土壤层。壳(qiào)。
    • 9.
      地幔释义:地球内部介于地壳 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深度从地下5—70千米至2 900千米。物质基本上呈固态,局部具有塑性。主要成 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以地下1,000千米深处为界,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 10.
      地层释义:地壳发展过程中所 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总称。地层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重要根 据。
    • 11.
      地心释义: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 12.
      地形释义:⒈也叫地貌。地球 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总称。由内力(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和人类的作用而形成。按形态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⒉测绘学上地表起伏形态和分布 在地面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 13.
      地表释义:地球的表面,也就是地壳的最外层:地表温度。
    • 14.
      地裂释义:⒈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西湖 溢。”⒉土地的裂缝。唐 杜甫《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 15.
      地质年代释义: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依据岩石的层位和岩石中的古生物化石,指明岩石生成先后顺序的,叫做相对地质年代;依据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指明岩石生成至今的年数的,叫做同位素年龄(旧称绝对地质年代)。(参看“实用附录—地质年代简表”)
    • 16.
      地质构造释义:地壳运动引起 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 如褶皱、断层等。是研究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 17.
      地质作用释义:自然原因引起 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如 火山活动、地震等,后者如岩石风化、流水侵蚀、泥沙淤积等。
    • 18.
      地质力学释义:地质学的分支 学科。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和地质构造体系。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它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的 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在中国地质矿产的 普查与勘探工作中(如石油地质、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震地质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19.
      地质释义: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 20.
      地震释义:⒈地壳的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包括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另外,陨星撞击、人工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震。⒉发生地震。

地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降释义:从高到低;从多到少:地壳下降。飞机下降。气温下降。成本下降。
    • 2.
      侵蚀山释义:是地壳上升地区,地面经外力侵蚀分割而形成的山地。
    • 3.
      先成河释义: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又等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
    • 4.
      内力作用释义: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 5.
      变质岩释义:地壳中原有的沉积岩、岩浆岩,在一定温度、压力或其他地质作用下,改变原有的结构、构造或成分而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就是一种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 6.
      固体地球物理学释义:曾称“大地物理学”。研究地壳及其以下部分的内部构造、组成、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有地震学、地磁学、地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 7.
      地壳运动释义:也叫构造运动。地壳发生变位和变形的运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导致岩石变形、海陆变迁。
    • 8.
      地壳释义:地球固体圈层的最 外层。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分两层,上层由硅铝质岩石组成,下层由硅镁质岩石组成。上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大陆地 壳表层的岩石,有些经风化破坏后,在生物和人类的作用下形成土壤层。壳(qiào)。
    • 9.
      地幔释义:地球内部介于地壳 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深度从地下5—70千米至2 900千米。物质基本上呈固态,局部具有塑性。主要成 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渐增。以地下1,000千米深处为界,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 10.
      地层释义:地壳发展过程中所 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总称。地层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的重要根 据。
    • 11.
      地心释义: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 12.
      地形释义:⒈也叫地貌。地球 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总称。由内力(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和人类的作用而形成。按形态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⒉测绘学上地表起伏形态和分布 在地面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 13.
      地表释义:地球的表面,也就是地壳的最外层:地表温度。
    • 14.
      地裂释义:⒈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后汉书·和帝纪》:“秋七月乙巳,易阳 地裂。”《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绍兴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涌出黑沙。”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弘治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大风,西山水发,山崩地裂,西湖 溢。”⒉土地的裂缝。唐 杜甫《后苦寒行》之一:“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鵠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 15.
      地质年代释义: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依据岩石的层位和岩石中的古生物化石,指明岩石生成先后顺序的,叫做相对地质年代;依据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指明岩石生成至今的年数的,叫做同位素年龄(旧称绝对地质年代)。(参看“实用附录—地质年代简表”)
    • 16.
      地质构造释义:地壳运动引起 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 如褶皱、断层等。是研究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 17.
      地质作用释义:自然原因引起 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如 火山活动、地震等,后者如岩石风化、流水侵蚀、泥沙淤积等。
    • 18.
      地质力学释义:地质学的分支 学科。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和地质构造体系。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它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的 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在中国地质矿产的 普查与勘探工作中(如石油地质、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震地质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19.
      地质释义: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 20.
      地震释义:⒈地壳的震动,通常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包括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等。另外,陨星撞击、人工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震。⒉发生地震。

地壳造句

1.沧海桑田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致,它是地壳积年累月运动的结果。

2.景观神奇的天然溶洞是远古时代地壳运动的产物。

3.大地的特征和地壳运行、地上万物运行的一般规律。

4.你在多年前登过的高原,如今沉睡在地壳的深处。

地壳(di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地壳是什么意思 地壳读音 怎么读 地壳,拼音是dì qiào,地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地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