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 [kāi míng]
1. 原义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后来指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
例开明人士。
英[enlightened;]
开明 引证解释
⒈ 通达,明智。
引《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 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
张守节 正义:“开,解而达也。”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生而茂异,长而开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旂叟 号 西堂先生,开明练达,遇事如破竹。”
⒉ 使开通、明智。
引汉 扬雄 《法言·问道》:“吾焉开明哉?惟圣人为可以开明,它则苓。”
汪荣宝 义疏:“‘开明’即发矇之意,言开矇以为明也。”
⒊ 清醒,明白。
引《三国志·蜀志·张翼传》“高祖父司空 浩,曾祖父 广陵 太守 纲,皆有名迹”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婴(张婴 )虽为大贼,起於狂暴,自以为必死,及得 纲 言,旷然开明,及辞还营。”
宋 陈亮 《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其不得见于世,则圣贤之命脉犹在,而人心终有时而开明也。”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此时 武帝 心地不知怎地忽然开明,就省悟前世 黄復仁、童小姐 之事。”
⒋ 政治、社会清明、文明;不黑暗,不野蛮。
引《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 临刑东市”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
严复 《原强》:“于五洲殊种,由狉榛蛮夷,以至著号开明之国,挥斥旁推,什九罄尽。”
⒌ 思想开通,不顽固不保守。
引邓子恢 张鼎丞 《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蓝玉田 部队尚未得到正式番号,军饷无着,他们都需要地方革命势力的支持,便伪装出一副开明的面孔。”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爹呀,你真开明。 姜同志 说你是开明人士呢。自动献山峦献地,又免费教学。”
⒍ 天色由暗转明。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盐神暮輒来宿,旦化为虫,羣飞蔽日,天地晦暝,积十餘日, 廪君 因伺便射杀之,天乃开明。”
亦指敞亮,明亮。 清 孙嘉淦 《南游记》:“至圣墓,有红墙环立,墙中草树愈密,修榦丛薄,侧不容人,而景色开明,初无幽阴之气。”
⒎ 开列清楚。
引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即开明实价,当堂具领给发。”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有何罪愆,一一开明。”
⒏ 方言。明白地,无保留地。
引冯雪峰 《柳影》:“我这时微微听到她母亲决意要我家在她十八岁这年和我并亲。我的祖父母开明和我说的时候,我说要结婚也得到我二十五岁;那时她须二十三岁,许多人都知道她是等待不到那个时候的。”
⒐ 指启明星。
引《大戴礼记·四代》:“《诗》云:‘东有开明。’”
孔广森 补注:“金星附日而见,昏曰长庚,晨曰开明。今《诗》字为启明,如记或 汉 避 孝景 讳改。”
⒑ 见“开明兽”。
⒒ 传说中的古帝名。任古 蜀国 相,后为 蜀 王。
引《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望帝 自以德不如,以国禪与 鳖令,为 蜀王,号曰 开明。”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会有水灾,其相 开明 决 玉垒山 以除水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来敏 《本蜀论》曰:荆 人 鳖令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鳖令 至 汶山 下復生,起见 望帝 …… 望帝 立以为相。时 巫山 峡而 蜀水 不流,帝使 鳖令 凿 巫峡 通水, 蜀 得陆处, 望帝 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禪,号曰 开明。”
国语词典
开明 [kāi míng]
⒈ 由野蛮进化到文明。
⒉ 思想开通,不顽固守旧。
例如:「他的父母亲都是思想开明的人。」
反保守 守旧 顽固
开明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保守释义:⒈保持使不失去:保守秘密。⒉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思想保守。计划定得有些保守,要重新制定。
- 2.
守旧释义:拘泥于过时的看法或做法而不愿改变:守旧思想。办法过于守旧。
- 3.
顽固释义:⒈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顽固守旧。顽固不化。⒉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顽固分子。⒊不易制伏或改变: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
开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2.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3.
伏尔泰释义:(1694—1778)法 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 他的著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有积极影响。但政治思想局限于开明君主制。哲学上,他是不可知论者。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 4.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5.
印票释义: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清会典事例·户部·给印票执照》:“雍正 十三年定:凡八旗在京官员兵丁閒散另住户下人等,均令该佐领给与印票,开明各年貌家口,以备街道步军尉查验。”《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二十八年,定各省棚民单身赁垦者,令於原籍州县领给印票,并有亲族保领,方准租种安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有能急公将本年钱粮完半者,本县给与印票,免今年杂差之半。”
- 6.
发政施仁释义: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 7.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8.
唐宗宋祖释义:唐宗宋祖这个词语是指治理国家很好的皇帝,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的功劳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
- 9.
啓明释义:⒈开明;通达事理。《书·尧典》:“放齐 曰:‘胤 子 朱,启明。’”孔 传:“启,开也。”孔颖达 疏:“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唐 柳宗元《舜禹之事》:“其立于朝者,放齐 犹曰 朱 启明。”明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背此者,虽其启明如 朱,亦谓之不肖。”⒉星名。《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唐 刘禹锡《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清 赵翼《范洽园七十寿诗》之一:“江天落落占星象,一似长庚一启明。”详“启明星”。
- 10.
嗣子释义:⒈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⒉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
- 11.
封建士大夫释义: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 如:这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明,但思想深处的封建士大夫意识还是很浓厚的。
- 12.
平戎释义: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杜预 注:“平,和也。”唐 王维《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宋 张孝祥《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清 孙枝蔚《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 13.
年开释义:⒈谓新年开始。唐太宗《除夜》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⒉谓老人年龄开始进入新阶段。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诗:“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清 钱大昭《迩言》:“年开八秩:古人以年过六十为开七秩;年过七十为开八秩。”
- 14.
开明士绅释义:见“开明绅士”。
- 15.
开明绅士释义:也叫开明士绅。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教育下,地主和富农阶级中,某些曾经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以积极行动赞助人民民主事业,并拥护人民民主专政和土地改革的人士。
- 16.
开明释义:原意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后来指人思想开通,不顽固保守:开明人士。思想开明。
- 17.
开爽释义:⒈豁达爽朗。《晋书·祖逖传》:“逖 少孤,兄弟六人。兄 该 纳 等并开爽有才干。”宋 欧阳修《国子博士薛君墓志铭》:“君为人开爽明秀,幼为 简肃公 所爱,若己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直隶 有巨家,欲延师。忽一秀才,踵门自荐。主人延入。词语开爽,遂相知悦。”⒉舒畅;爽快。明 李贽《与杨定见书》:“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叫店家烧了一锅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药汤。是夜将来自洗一番,果然神气开爽。”⒊开明;开通。林纾《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儿童智慧须开
- 18.
得君行道释义: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 19.
易知由单释义: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也称由帖﹑由单。单上开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额和起交存留各项,发给纳户。始于明正德初,清代因之。
- 20.
曙星释义:拂晓之星。多指启明星。《宋书·后妃传·孝武帝王皇后》:“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唐 方干《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胡三省 注:“曙星,向晓之星,其光闪烁。”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与将来之政党》:“故政党者,实社会初开明之曙星,而立宪政治之先河也。”
开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2.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3.
伏尔泰释义:(1694—1778)法 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 他的著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有积极影响。但政治思想局限于开明君主制。哲学上,他是不可知论者。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 4.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5.
印票释义: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清会典事例·户部·给印票执照》:“雍正 十三年定:凡八旗在京官员兵丁閒散另住户下人等,均令该佐领给与印票,开明各年貌家口,以备街道步军尉查验。”《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二十八年,定各省棚民单身赁垦者,令於原籍州县领给印票,并有亲族保领,方准租种安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有能急公将本年钱粮完半者,本县给与印票,免今年杂差之半。”
- 6.
发政施仁释义: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 7.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8.
唐宗宋祖释义:唐宗宋祖这个词语是指治理国家很好的皇帝,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的功劳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
- 9.
啓明释义:⒈开明;通达事理。《书·尧典》:“放齐 曰:‘胤 子 朱,启明。’”孔 传:“启,开也。”孔颖达 疏:“其人心志开达,性识明悟。”唐 柳宗元《舜禹之事》:“其立于朝者,放齐 犹曰 朱 启明。”明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背此者,虽其启明如 朱,亦谓之不肖。”⒉星名。《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唐 刘禹锡《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清 赵翼《范洽园七十寿诗》之一:“江天落落占星象,一似长庚一启明。”详“启明星”。
- 10.
嗣子释义:⒈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⒉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
- 11.
封建士大夫释义: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 如:这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明,但思想深处的封建士大夫意识还是很浓厚的。
- 12.
平戎释义:原谓与 戎 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 使 管夷吾 平 戎 于王,使 隰朋 平戎于 晋。”杜预 注:“平,和也。”唐 王维《奉和圣制赋乐贤诗应制》:“将非富民宠,信以平戎故。”宋 张孝祥《踏莎行》词:“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清 孙枝蔚《记梦》诗:“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 13.
年开释义:⒈谓新年开始。唐太宗《除夜》诗:“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⒉谓老人年龄开始进入新阶段。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诗:“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清 钱大昭《迩言》:“年开八秩:古人以年过六十为开七秩;年过七十为开八秩。”
- 14.
开明士绅释义:见“开明绅士”。
- 15.
开明绅士释义:也叫开明士绅。指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教育下,地主和富农阶级中,某些曾经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以积极行动赞助人民民主事业,并拥护人民民主专政和土地改革的人士。
- 16.
开明释义:原意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后来指人思想开通,不顽固保守:开明人士。思想开明。
- 17.
开爽释义:⒈豁达爽朗。《晋书·祖逖传》:“逖 少孤,兄弟六人。兄 该 纳 等并开爽有才干。”宋 欧阳修《国子博士薛君墓志铭》:“君为人开爽明秀,幼为 简肃公 所爱,若己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直隶 有巨家,欲延师。忽一秀才,踵门自荐。主人延入。词语开爽,遂相知悦。”⒉舒畅;爽快。明 李贽《与杨定见书》:“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叫店家烧了一锅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药汤。是夜将来自洗一番,果然神气开爽。”⒊开明;开通。林纾《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儿童智慧须开
- 18.
得君行道释义: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 19.
易知由单释义: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也称由帖﹑由单。单上开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额和起交存留各项,发给纳户。始于明正德初,清代因之。
- 20.
曙星释义:拂晓之星。多指启明星。《宋书·后妃传·孝武帝王皇后》:“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唐 方干《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胡三省 注:“曙星,向晓之星,其光闪烁。”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与将来之政党》:“故政党者,实社会初开明之曙星,而立宪政治之先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