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1) 大(现多用“宏”)。【组词】:弘愿。弘图。弘业。弘谋。恢弘(①宽阔、广大,如“气度弘弘”;②发扬,如“弘弘士气”。亦作“恢宏”)。(2) 扩充,光大。【组词】:弘扬。(3)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guǎn,(1)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组词】:宾馆。旅馆。馆舍。(2)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组词】:大使馆。领事馆。(3)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组词】:茶馆。照相馆。(4)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组词】:报馆。博物馆。文化馆。馆藏。(5)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组词】:家馆。蒙馆。坐馆。
1.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⒈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唐中宗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馆。 玄宗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 开元 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 明 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宣德 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⒈ 唐朝高祖武德初年置修文馆,详设正学士、讲经博士、校书等官,后改称为「弘文馆」,又改称为「昭文馆」。以他官兼充学士,以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并以宰相一人充昭文馆大学士,自设集贤院以后,昭文馆之任渐轻,然其制至宋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