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搜讨 搜讨的意思
sōutǎo

搜讨

简体搜讨
繁体搜討
拼音sōu tǎo
注音ㄙㄡ ㄊ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ōu,(1) 寻求,寻找。【组词】:搜集。搜寻。搜求。搜讨。搜罗。搜刮。搜索枯肠。(2) 检查。【组词】:搜查。搜身。搜腰。搜捕。搜索。

tǎo,(1) 查究,处治。【组词】:检讨。(2) 征伐,发动攻击。【组词】:讨伐。声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3) 研究,推求。【组词】:研讨。探讨。(4) 索取。【例句】:讨还(huán)。(5) 求,请求。【例句】:讨教(jiào )。讨饶。(6) 惹。【组词】:讨厌。讨人喜欢。(7) 娶。【组词】:讨老婆。

基本含义

搜寻追捕。

搜讨的意思

搜讨 [sōu tǎo]

1. 谓深入研究探讨。

2. 搜寻;访求。

4. 搜索讨伐。

搜讨 引证解释

⒈ 谓深入研究探讨。

《魏书·李琰之传》:“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
《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
清 毕沅 《王隐<晋书地道记>总序》:“余年来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书。”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清 初学者,是纵论 唐 宋,搜讨前 明 的。”
蒐討:寻究探讨。 《明史·文苑传三·任瀚》:“瀚 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蒐讨。”
清 钱谦益 《送张处士赴辽东参谋序》:“我诚激厉士心,蒐讨军实,用束伍之法,讲火攻车战之制,守必固,战必克。”

⒉ 搜寻;访求。 《太平广记》卷三〇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於时昏晦,默无所覩,忽失 捷飞 所在。

遵言 惊叹,命 志诚 等分头搜讨!”
宋 韩琦 《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明 徐渭 《观潮》诗:“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⒊ 搜索讨伐。

《魏书·蠕蠕传》:“车驾次於 兔园水,去 平城 三千七百里,分军搜讨。”
《明史·祖宽传》:“象昇 命 宽 与 祖大乐 等入山搜讨。”


国语词典

搜讨 [sōu tǎo]

⒈ 精求义理,深入探讨。

《魏书·卷八二·李琰之传》:「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

⒉ 寻找。

宋·韩琦〈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搜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儚儚释义:昏昧;糊涂。《尔雅·释训》:“儚儚,洄洄,惛也。”郭璞 注:“皆迷惛。”宋 李吕《多病》诗:“息交休扰扰,藏拙要儚儚。”清 钱谦益《徐霞客传》:“儚儚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清 龚自珍《吴市得旧体制举之文书其端》诗之三:“乍洗苍苍莽莽态,而无儚儚恛恛词。”
    • 2.
      寻检释义:搜讨;查检。
    • 3.
      异本释义:⒈不同的版本。晋 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黄武 至 建兴 中,所出诸经凡数十本,自有别传记録,亦云出此经,今不復有异本也。”⒉珍本。《梁书·任昉传》:“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率多异本。”唐 刘肃《大唐新语·识量》:“﹝ 王方庆 ﹞聚书甚多,不减祕阁,至於图画,亦多异本。”《文献通考·经籍考总叙》:“隋文帝 开皇 三年,秘书监 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讨异本。每书一卷,赏綃一疋。”
    • 4.
      搜讨释义:⒈谓深入研究探讨。 《魏书·李琰之传》:“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遇难处,且须虚心搜讨意思。”清 毕沅《王隐<晋书地道记>总序》:“余年来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书。”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清 初学者,是纵论 唐 宋,搜讨前 明 的。”⒉蒐討:寻究探讨。《明史·文苑传三·任瀚》:“瀚 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蒐讨。”清 钱谦益《送张处士赴辽东参谋序》:“我诚激厉士心,蒐讨军实,用束伍之法,讲火攻车战之制,守必固,战必克。
搜讨是什么意思 搜讨读音 怎么读 搜讨,拼音是sōu tǎo,搜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搜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