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吴地 吴地的意思

吴地

简体吴地
繁体吳地
拼音wú dì
注音ㄨˊ ㄉ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ú,(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例句】: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例句】: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组词】: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基本含义

指吴国,也指江南地区。

吴地的意思

吴地 [wú dì]

1. 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亦指东汉时的吴郡(今江苏省)。

吴地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吴国 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 江苏、上海 大部和 安徽、浙江、江西 的一部分。亦指 东汉 时的 吴郡 (今 江苏省 )。

《汉书·东方朔传》:“今先生率然高举,远集 吴 地,将以辅治寡人。”
唐 郎士元 《赠韦司直》诗:“客来 吴 地星霜久,家在 平陵 音信疏。”


吴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风凉释义:吴地夏夜纳凉消暑之称。
    • 2.
      前溪释义:⒈前面的溪流。⒉古代吴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⒊古乐府曲名。参见“前溪曲”。
    • 3.
      千人石释义:石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山 剑池 旁。相传 南朝 梁 高僧 生公 说法于此。唐 陆广微《吴地记》:“﹝ 虎丘山 ﹞ 池(剑池)边有石可坐千人,号 千人石。”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政事·冢墓门》:“虎丘 涧侧有平石,可容千人坐,谓之 千人石。俗传,因 生公 讲法於此。”清 陈维崧《新雁过妆楼·虎丘感旧》词:“紺殿雕轩 千人石,夜深曾记同游。”
    • 4.
      吴亭释义:⒈地名,即庱亭。 在今江苏丹阳县东、武进县西,三国吴孙权曾射虎于此。⒉泛指吴地之亭。
    • 5.
      吴关释义:⒈吴地的关隘。指春秋吴国之地。⒉吴地的关隘。指三国吴之故地。
    • 6.
      吴刀释义:⒈传说舜殛鲧所用之刀。⒉泛指宝刀。⒊吴地所产之剪刀。
    • 7.
      吴头楚尾释义: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 8.
      吴娘释义:⒈吴地美女。 ⒉指古代歌妓吴二娘。
    • 9.
      吴山释义:⒈山名。 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⒉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⒊吴地的山。⒋吴地的山。⒌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⒍见“吴坂”。
    • 10.
      吴市释义:吴 都之街市。在今 江苏 苏州市。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吴市 者,春申君 所造,闕两城以为市。在 湖里。”宋 徐铉《赠王贞素先生》诗:“辽 东几度悲城郭,吴市 终应变姓名。”清 吴伟业《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江 同 宋玉,君今 吴市 访 梁鸿。”参见“吴市吹簫”。
    • 11.
      吴楚释义:⒈春秋吴国与楚国。⒉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⒊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⒋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 12.
      吴歈释义:⒈春秋吴国的歌。 后泛指吴地的歌。⒉指昆曲。
    • 13.
      吴苑释义:⒈即长洲苑,吴王之苑。⒉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 14.
      吴蜀释义:⒈三国时的吴国与蜀国。 ⒉泛指吴地与蜀地。
    • 15.
      吴趋释义:⒈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⒉见“吴趋曲”。
    • 16.
      吴阊释义:⒈苏州故城阊门。⒉借指吴地,今苏州一带。
    • 17.
      姑苏台释义:亦作“姑胥臺”。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汉 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 外有九曲路,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以望 太湖。”元 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 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 上春可怜,姑苏臺 下草芊芊。”
    • 18.
      宿兵释义:⒈驻扎军队。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宿甲者,吴 宿兵候外 越 也。”宋 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鄞 濒海,海盗出没鬼神,不可踪跡,间来掠民家,輒去,朝廷虽宿兵,不能禁。”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上》:“中国 所购兵轮、商舶,苟有器无人,皆可资敌,何独於铁路而疑之,独不可宿兵以守之乎?”⒉旧日的兵。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伏见先 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
    • 19.
      昆山释义:⒈亦作“崐山”。 山名。昆仑山 的简称。《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 崑山 之玉,江 汉 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璣。”晋 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⒉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北。《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髣髴 谷水 阳,婉孌 崐山 阴。”李善 注引《吴地记》:“海盐县 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 陆逊、陆凯 居此。谷东二十里有 崐山,父祖葬焉。”⒊县名。今属 江苏省。因境内有 昆山 而得名。⒋指昆腔。明 王骥德《曲律·论腔调》:“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
    • 20.
      朱方释义: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杜预 注:“朱方,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王餘祭 三年,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朱方,秦 改曰 丹徒。”南朝 宋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落日次 朱方。”唐 萧颖士《江有归舟三章并序》:“南条 北固,朱方 旧里。”清 张一鸣《登金山》诗:“白下 朱方 频战伐,吴 头 楚 尾总

吴地(wu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吴地是什么意思 吴地读音 怎么读 吴地,拼音是wú dì,吴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吴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