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泛舟 泛舟的意思
fànzhōu

泛舟

简体泛舟
繁体
拼音fàn zhōu
注音ㄈㄢˋ ㄓ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1) 漂浮。【组词】:泛舟。(2) 透出。【例句】:脸上泛出了红晕。(3) 浮浅,不切实。【组词】:浮泛。空泛。泛泛之交(友谊不深)。泛泛而谈。(4) 一般地。【组词】:泛论。泛指。泛称。广泛。泛览。泛读。(5) 水向四处漫流。【组词】:泛溢。

zhōu,(1) 船。【组词】: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基本含义

指乘船在水面上自由行驶,泛指自由自在地行动。

泛舟的意思

泛舟 [fàn zhōu]

1. 船行水上;坐船游玩。

泛舟洞庭湖。

[go boating;]

泛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泛舟”。行船;坐船游玩。

汉 班固 《西都赋》:“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唐 杜甫 《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苏子 与客泛舟游於 赤壁 之下。”
茅盾 《腐蚀·十一月六日》:“咱们又可以泛舟 秦淮,痛饮一番!”


国语词典

泛舟 [fàn zhōu]

⒈ 乘船浮游水上。宋·苏轼〈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也作「泛舟」。

⒉ 一种乘橡皮艇顺湍流而下的水上活动。也作「泛舟」。


泛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划船释义:⒈划桨行船。 ⒉以人力划桨作动力的小船。
    • 2.
      游船释义:游览用的船。
    • 3.
      荡舟释义:⒈以手推舟,行于陆地。⒉划船。⒊簸荡船只。⒋用水师冲锋陷阵。⒌划船。

泛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海泛舟释义:把书和知识比作海洋,读书就好像在泛舟于水上,既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又表达出追去知识的一种轻松的境界。
    • 2.
      予告释义:⒈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⒉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宋 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
    • 3.
      云浪释义:⒈如云之浪。唐 李商隐《失题》诗:“锦水 湔云浪,黄山 扫地春。”宋 赵以夫《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词:“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清 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锺伯敬茶讯诗卷》诗:“坐听松风沸石鼎,手汲云浪烹新泉。”⒉亭名。宋徽宗 政和 七年筑 万岁山 艮岳(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东北隅),亭在 艮岳 西 梅渚洲。宋徽宗《艮岳记》:“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两洲,东为 芦渚,亭曰 浮阳;西为 梅渚,亭曰 云浪。”宋 李质《艮岳赋》:“矧 梅 芦 之二渚,结 云浪 与 浮阳。”
    • 4.
      五遁释义:⒈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⒉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 5.
      体胤释义:亲生的后代。《隋书·房陵王勇传》:“云定兴 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来,何必是其体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
    • 6.
      倚桡释义:⒈靠着船桨。指泛舟。⒉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 7.
      倚櫂释义:亦作“倚棹”。靠着船桨,犹言泛舟。
    • 8.
      南熏释义:⒈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⒉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
    • 9.
      南郭释义:⒈南面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己亥,焚 雍门 及西郭、南郭。”宋 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四:“南郭清游继 颜 谢,北窗归卧等 羲 炎。”清 宋琬《张幼量话金陵赋赠》之二:“名园南郭外,公子命扁舟。”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东皋淹旅食,南郭竟狂酲。”⒉指 南郭子綦。宋 朱熹《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诗之一:“独往但凭 南郭 几,远游休剪 北山 莱。”明 何景明《愚庵王公瓖》诗:“早投 南郭 隐,不待《北山文》。”宁调元《燕京杂诗》:“东方 玩世成飢饿,南郭 仰天似槁
    • 10.
      四户释义:⒈四门。《大戴礼记·盛德》:“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南朝 陈后主《献岁立春光风具美泛舟玄圃各赋六韵》:“餘暉斜四户,流风颺八音。”⒉南朝 齐 永明 中,中书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人呼之为四户。《南史·恩倖传·吕文显》:“三年,带 南清河 太守,与 茹法亮 等迭出入为舍人,并见亲幸……时中书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谓之四户。”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
    • 11.
      垫溼释义:低洼潮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土地垫溼,邑居高原,孟夏之后,仲秋之前,平居流水,可以泛舟。”
    • 12.
      子猷释义:晋 王徽之 的字。王羲之 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 会稽 时,雪夜泛舟 剡溪,访 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唐 李白《寻阳送弟》诗:“寻阳 非 剡水,忽见 子猷 船。”宋 梅尧臣《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子猷 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明 高启《水龙吟·画红竹》词:“再相逢 子猷 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
    • 13.
      宫池释义:帝王宫苑中的池沼。 《淮南子·说林训》:“宫池涔则溢,旱则涸。”唐 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暗涨宫池水,平封輦路埃。”宋 钱惟演《家王故事·隆遇》:“太平兴国 三年入朝,太宗 詔赴苑中宴先臣。时独臣兄 惟濬 侍焉,因泛舟於宫池。”
    • 14.
      徂暑释义:⒈《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晋 夏侯湛《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唐 卢照邻《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宋 苏轼《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郑泽《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⒉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季夏亦曰徂暑。”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 15.
      报罗释义: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罗玠,贞元 五年及第,关宴,曲江 泛舟,舟沉,玠 以溺死。后有关宴前卒者,谓之‘报罗’。”宋 王楙《野客丛书·报罗二说》:“《杂説》谓进士放榜,须有一人谢世,名曰报罗使,言报大罗天也。《摭言》又谓‘罗玠,贞元 中及第,开宴,曲江 泛舟,玠 以溺死。后有开试(关试)前卒者谓之报罗。’二説不同。”
    • 16.
      捉月释义:传说 唐 李白 酒醉泛舟 当涂 采石,俯捉江中月影而溺死。
    • 17.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18.
      时燠释义:亦作“时奥”。谓气候和暖。《书·洪范》:“曰晢,时燠若。”孔 传:“君能照晢,则时煖顺之。”《穀梁传·桓公十四年》:“无冰,时燠也。”《汉书·王莽传中》:“荧惑司悊,南岳太傅典致时奥。”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厥罚常燠,燠,暑也。”唐 韦应物《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诗:“端居倦时燠,轻舟泛迴塘。”
    • 19.
      映山湖释义:映山湖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东,面积45000平方米,映山红是引汾水而成,湖中水草繁茂,群鱼游弋,湖心有岛,岛上建亭,湖中还可泛舟。
    • 20.
      晚叶释义:⒈晚年。 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世为胄族,江 左有闻,晚叶彫流,沦胥以瘁。”⒉老叶。唐 王勃《秋日宴洛阳序》:“菊照新花,泛轻香於远次;荷凋晚叶,翻翠影於长波。”唐 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溼云带残暑。”

泛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海泛舟释义:把书和知识比作海洋,读书就好像在泛舟于水上,既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又表达出追去知识的一种轻松的境界。
    • 2.
      予告释义:⒈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⒉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宋 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
    • 3.
      云浪释义:⒈如云之浪。唐 李商隐《失题》诗:“锦水 湔云浪,黄山 扫地春。”宋 赵以夫《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词:“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清 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锺伯敬茶讯诗卷》诗:“坐听松风沸石鼎,手汲云浪烹新泉。”⒉亭名。宋徽宗 政和 七年筑 万岁山 艮岳(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东北隅),亭在 艮岳 西 梅渚洲。宋徽宗《艮岳记》:“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两洲,东为 芦渚,亭曰 浮阳;西为 梅渚,亭曰 云浪。”宋 李质《艮岳赋》:“矧 梅 芦 之二渚,结 云浪 与 浮阳。”
    • 4.
      五遁释义:⒈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⒉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 5.
      体胤释义:亲生的后代。《隋书·房陵王勇传》:“云定兴 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来,何必是其体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
    • 6.
      倚桡释义:⒈靠着船桨。指泛舟。⒉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 7.
      倚櫂释义:亦作“倚棹”。靠着船桨,犹言泛舟。
    • 8.
      南熏释义:⒈亦作“南熏”。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清 高士奇《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⒉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
    • 9.
      南郭释义:⒈南面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己亥,焚 雍门 及西郭、南郭。”宋 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四:“南郭清游继 颜 谢,北窗归卧等 羲 炎。”清 宋琬《张幼量话金陵赋赠》之二:“名园南郭外,公子命扁舟。”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东皋淹旅食,南郭竟狂酲。”⒉指 南郭子綦。宋 朱熹《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诗之一:“独往但凭 南郭 几,远游休剪 北山 莱。”明 何景明《愚庵王公瓖》诗:“早投 南郭 隐,不待《北山文》。”宁调元《燕京杂诗》:“东方 玩世成飢饿,南郭 仰天似槁
    • 10.
      四户释义:⒈四门。《大戴礼记·盛德》:“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南朝 陈后主《献岁立春光风具美泛舟玄圃各赋六韵》:“餘暉斜四户,流风颺八音。”⒉南朝 齐 永明 中,中书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人呼之为四户。《南史·恩倖传·吕文显》:“三年,带 南清河 太守,与 茹法亮 等迭出入为舍人,并见亲幸……时中书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谓之四户。”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
    • 11.
      垫溼释义:低洼潮湿。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土地垫溼,邑居高原,孟夏之后,仲秋之前,平居流水,可以泛舟。”
    • 12.
      子猷释义:晋 王徽之 的字。王羲之 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 会稽 时,雪夜泛舟 剡溪,访 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唐 李白《寻阳送弟》诗:“寻阳 非 剡水,忽见 子猷 船。”宋 梅尧臣《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子猷 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明 高启《水龙吟·画红竹》词:“再相逢 子猷 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
    • 13.
      宫池释义:帝王宫苑中的池沼。 《淮南子·说林训》:“宫池涔则溢,旱则涸。”唐 无可《和宾客相国咏雪诗》:“暗涨宫池水,平封輦路埃。”宋 钱惟演《家王故事·隆遇》:“太平兴国 三年入朝,太宗 詔赴苑中宴先臣。时独臣兄 惟濬 侍焉,因泛舟於宫池。”
    • 14.
      徂暑释义:⒈《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晋 夏侯湛《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唐 卢照邻《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宋 苏轼《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郑泽《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⒉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季夏亦曰徂暑。”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 15.
      报罗释义: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罗玠,贞元 五年及第,关宴,曲江 泛舟,舟沉,玠 以溺死。后有关宴前卒者,谓之‘报罗’。”宋 王楙《野客丛书·报罗二说》:“《杂説》谓进士放榜,须有一人谢世,名曰报罗使,言报大罗天也。《摭言》又谓‘罗玠,贞元 中及第,开宴,曲江 泛舟,玠 以溺死。后有开试(关试)前卒者谓之报罗。’二説不同。”
    • 16.
      捉月释义:传说 唐 李白 酒醉泛舟 当涂 采石,俯捉江中月影而溺死。
    • 17.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18.
      时燠释义:亦作“时奥”。谓气候和暖。《书·洪范》:“曰晢,时燠若。”孔 传:“君能照晢,则时煖顺之。”《穀梁传·桓公十四年》:“无冰,时燠也。”《汉书·王莽传中》:“荧惑司悊,南岳太傅典致时奥。”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厥罚常燠,燠,暑也。”唐 韦应物《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诗:“端居倦时燠,轻舟泛迴塘。”
    • 19.
      映山湖释义:映山湖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东,面积45000平方米,映山红是引汾水而成,湖中水草繁茂,群鱼游弋,湖心有岛,岛上建亭,湖中还可泛舟。
    • 20.
      晚叶释义:⒈晚年。 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世为胄族,江 左有闻,晚叶彫流,沦胥以瘁。”⒉老叶。唐 王勃《秋日宴洛阳序》:“菊照新花,泛轻香於远次;荷凋晚叶,翻翠影於长波。”唐 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溼云带残暑。”

泛舟造句

1.文学是一首歌。你尽可以弹落纤尘,“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或者独向南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或者泛舟水上,“静影沉碧,渔歌互答”。

2.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3.他同老伴儿追忆起当年泛舟北海的日子。

4.秋夜泛舟江上,清风明月,水波不兴,令人神爽情怡。

5.杭州西湖水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秀色层峦,泛舟湖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泛舟(fanz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泛舟是什么意思 泛舟读音 怎么读 泛舟,拼音是fàn zhōu,泛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泛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