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庙 告庙的意思
gàomiào

告庙

简体告庙
繁体告廟
拼音gào miào
注音ㄍㄠˋ ㄇ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ào,(1) 说给别人,通知。【组词】: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组词】:告发。告状。控告。(3) 表明,请求。【组词】:告老。告急。自告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组词】: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miào,(1) 供奉祖先的房屋。【组词】:家庙。宗庙。太庙。(2)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组词】:孔庙。岳庙。寺庙。(3)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组词】:庙堂。

基本含义

指向神明祈求帮助或告知神明某种事情。

告庙的意思

告庙 [gào miào]

1.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

告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

《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庄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鉞,辞 齐太公 庙讫,不宿於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李建泰 出师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庙,此时何等烜赫。”


国语词典

告庙 [gào miào]

⒈ 古代自天子至诸侯,凡即位、出征、出猎等事,必禀告于祖庙。

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即告庙之日,紫盖如云。」


告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先配释义:⒈未告祖庙而先行婚配。《左传·隐公八年》:“郑公子 忽 如 陈 逆妇 嬀 …… 陈鍼子 送女,先配而后祖。”杜预 注:“礼,逆妇必先告祖庙而后行…… 郑忽 先逆妇而后告庙,故曰先配而后祖。”唐 元稹《莺莺传》:“如或达士略情,捨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⒉亡妻。宋 张刍《奉天令文彦若墓志》:“先配 成氏,无子。”
    • 2.
      后祖释义:谓事后告祭祖庙。《左传·隐公八年》:“先配而后祖。”杜预 注:“郑忽 先逆妇而后告庙,故曰‘先配而后祖’。”宋 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妇 姜 贵聘而贱逆,郑忽 先配而后祖。”
    • 3.
      启祖释义:告庙。 告于祖庙。
    • 4.
      告庙释义: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汉 班固《白虎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庄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鉞,辞 齐太公 庙讫,不宿於家。”清 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李建泰 出师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庙,此时何等烜
    • 5.
      告月释义: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告庙听政之礼。又称“告朔”。《左传·文公五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杜预 注:“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公羊传·文公六年》:“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参见“告朔”。
    • 6.
      告朔释义:⒈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郑司农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诸侯。’”《穀梁传·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诸侯。”《大戴礼记·用兵》:“夏桀、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诸侯。”⒉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杜预 注:“经称‘告月’,传称‘告朔’,明‘告月’必以朔。”⒊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明 阎尔梅《
    • 7.
      告礼释义:⒈指报帝王之丧。唐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某前年被詔,告礼 幽州。”马其昶 校注:“﹝ 贞元 ﹞二十一年正月,德宗 崩,以 藩(李藩)为告哀使,故至 幽州。”⒉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仪礼·聘礼》“释币於行”唐 贾公彦 疏:“大夫虽三祀,有行无常祀。因行使,始出有告礼而已。”《宋史·礼志五》:“告礼:古者天子将出,类於上帝,命史告社稷及圻内山川。又天子有事,必告宗庙,歷代因之。”
    • 8.
      告至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⒉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
    • 9.
      命将释义:任命将帅;派遣将帅。 《晋书·陆机传》:“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凌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清史稿·礼志九》:“雍正 七年,定命将前一日告庙。”
    • 10.
      囊矢释义:《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 晋王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庄宗(后唐 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后以“囊矢”为出征复仇的典实。
    • 11.
      当笔释义:⒈宋 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 贞元 五年五月八日,又分日一人执笔。’迄今为故事曰当笔。”后称主政为“当笔”。《宋史·高宗纪五》:“﹝ 绍兴 七年九月﹞癸酉,命参知政事轮日当笔,权三省事,更不分治常程。”⒉指主持撰拟文稿。宋 杨万里《诚斋诗话》:“神宗 徽猷阁 成,告庙祝文,东坡 当笔。”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上终不悦,逮升祔二后赦文,孙抃 承旨当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故事,两制差除,必宰相当笔。”
    • 12.
      设筵释义:古人宴饮时,铺设坐席。《诗·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汉 郑玄 笺:“年稚者为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孔颖达 疏:“於时王心实悦,铺设促遽,或有陈之筵席者,或有授之以几者。”后因以“设筵”指设宴,置办酒宴。《隋书·礼仪志四》:“其日质明,有司告庙,各设筵於阼阶。”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唯圣节日,即张乐设筵,则丰厚饮饌。”《水浒传》第五七回:“知府大喜,设筵管待已了,且请客房内歇。”
    • 13.
      饩羊释义:⒈古代用为祭品的羊。《论语·八佾》:“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赐 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 集注:“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餼,生牲也。”宋 陆佃《谢赐元祐七年历日表》:“凤鸟名官,餼羊视朔。”⒉比喻礼仪。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至 嘉靖 末年,张永明 左都御史,始正之,以至于今。惟此一事存餼羊云。”⒊比喻徒具之形式。清 赵翼《新春宴集草堂》诗之三:“儒餐野味无官鮓,翰苑虚名渐餼羊。”

告庙(gaom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告庙是什么意思 告庙读音 怎么读 告庙,拼音是gào miào,告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告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