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急 [xìng jí]
1. 脾气急躁。
英[impatient; short-tempered; quick-tempered;]
性急 引证解释
⒈ 性情急躁。
引《韩非子·观行》:“西门豹 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 董安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北史·陈元康传》:“神武 曰:‘我性急,瞋 阿惠,常如此。’”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冰心 《南归》:“对于儿女,没有一句性急的话语;对于奴仆,却更加一倍的体恤慈怜。”
国语词典
性急 [xìng jí]
⒈ 性情急躁。
引《红楼梦·第六一回》:「姐姐太性急了,横竖等十来日就来了,只管找他做什么。」
《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差人原是个好意,不想你老兄这等性急,先跑得来了,没法只好还请外边去散步一回罢。」
反悠闲
性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口吸尽西江水释义: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2.
三急释义:三急通常说法是“内急”“性急”“心急”。
- 3.
佩弦自急释义:弦:弓弦。 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 4.
佩韦释义: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戒。
- 5.
佩韦佩弦释义:韦:熟牛皮,弦:弓弦。 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 6.
卞毅释义:性急而刚。王闿运《诰授光禄大夫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公性卞毅,又移营海口,居草棚,暑湿寒雨,内外煎逼,发病遂不可治。”
- 7.
弦韦释义:⒈《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后因以“弦韦”喻缓急。⒉借指用以警勉自己的事物。
- 8.
徵信録释义:有关经手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报告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究竟他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徵信録,未必可以作弊。”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大家别性急。听说 赵守翁 正在赶办十多年来第一回的征信录呢!”
- 9.
急刻释义:峻急苛刻。 《汉书·食货志下》:“义纵、尹齐、王温舒 等用急刻为九卿。”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十年春二月,广陵王 荆 有罪,自杀。荆,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旧唐书·刑法志》:“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
- 10.
急吼吼释义:性急慌忙的样子。
- 11.
性急释义:遇事没有耐性,急于去做或急于达到目的;脾气急:养病不能性急。
- 12.
无躁释义:不要性急。
- 13.
日莫释义:同“日暮”。 《礼记·聘义》:“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陆德明 释文:“莫音暮。”清 吴伟业《临江参军》诗:“日莫箭镞尽,左右刀鋋集。”清 施闰章《蠖斋诗话·白简》:“晋 傅玄 性急,每有奏劾,或值日莫,捧白简,坐以待旦,竦踊不寐,臺阁生风。”
- 14.
朝光释义:⒈早晨的阳光。南朝 宋 鲍照《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唐 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朝光入瓮牖,尸寝惊弊裘。”宋 梅尧臣《闻角》诗:“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⒉指朝阳或太阳。唐 孟郊《寄张籍》诗:“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刘师亮《续青羊宫花市竹枝词》:“邀邀约约踏春行,难得朝光陡放晴。归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关城。”
- 15.
欲速反迟释义:速:快;迟:慢。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 16.
疾疠释义: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 17.
立地生根释义:〈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 18.
笔上蝇释义:《三国志·魏志·梁习传》:“官至九卿,封列侯”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苛吏传》:“思(王思)又性急,尝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復来,如是再三。
- 19.
耽荒释义:沉迷惑乱。《淮南子·修务训》:“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百喻经·说人喜瞋喻》:“世间饮酒之夫,耽荒酗酒,作诸放逸。”《隋书·五行志下》:“帝后竟得心疾,耽荒酒色,性急狂暴,数年而崩。”
- 20.
莽壮释义:⒈卤莽。《西游记》第四七回:“那 行者 本来性急,八戒 生来粗鲁,沙僧 却也莽壮,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着马,挑着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一本作“莽撞”。⒉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諕他一个痴挣,諕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丁玲《母亲》一:“年纪轻轻,不老实,又不是爷们,学什么坏,趁着力气莽壮,落几个钱,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连家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