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祖庭 祖庭的意思
tíng

祖庭

简体祖庭
繁体
拼音zǔ tíng
注音ㄗㄨˇ ㄊ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ǔ,(1) 父亲的上一辈。【组词】:祖父。祖考。祖母。祖妣。(2)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组词】:外祖父。外祖母。(3) 先代。【组词】: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4) 初,开始。【组词】:鼻祖。(5)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组词】:祖师。(6)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例句】:“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饯。(7) 姓。

tíng,(1) 堂阶前的院子。【组词】:庭院。庭园。庭除(“除”,台阶)。(2) 厅堂。【组词】:庭宇。庭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庭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庭。(3)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组词】:法庭。(4) 古同“廷”,朝廷。

基本含义

指祖先居住过的故乡,也用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祖庭的意思

祖庭 [zǔ tíng]

1. 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

2. 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

3. 祖师。

4. 祖屋,家族的旧居。

6. 祖父。

祖庭 引证解释

⒈ 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

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
唐 李端 《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属纊之夕,不得闻启手之言;祖庭之时,不得在执紼之列。”

⒉ 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走进三藏禪林,头一进是极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
《随笔》1979年第2集:“唐 朝 惠能 和尚继承五祖衣钵,从 湖北省 黄梅 东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禅宗正统,称祖庭, 宋太祖 赐名‘南华禅寺’。”

⒊ 祖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上人定生 南宋 后, 兹云 懺师其祖庭。”

⒋ 祖屋,家族的旧居。

清 孔尚任 《与莓垣书》:“家门诸务,惟赖吾弟一人调护其间,如波涛柱石,孤立良难。愚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仍在祖庭之前。”

⒌ 祖父。按, 仁甫,凤 父。

明 李东阳 《陆孝子诗序》:“凤 之祖庭 玉君 履善貽福,而 仁甫 续学弗试,犹有待于后。”


祖庭是什么意思 祖庭读音 怎么读 祖庭,拼音是zǔ tíng,祖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祖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