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昆仑 昆仑的意思
kūnlún

昆仑

简体昆仑
繁体崑崙
拼音kūn lún
注音ㄎㄨㄣ ㄌ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ūn,(1) 子孙,后嗣。【例句】:昆裔(子孙后代)。后昆。(2) 哥哥。【例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3) 众多。【例句】:昆虫(虫类的统称)。(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lún,(1) 条理、伦次。

基本含义

指高山,也用来形容非常高大的事物。

昆仑的意思

昆仑 [kūn lún]

1. 亦作“昆侖”。

2. 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 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 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 “昆仑奴”的省称。

6. 泛指奴仆。

7. 特指昆仑奴磨勒。

8. 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9. 指玉制酒器。

10. 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11. 道教语。指头脑。

13. 脐之别名。

昆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崐仑2”。

⒉ 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阆苑、增城、县圃 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
《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九地 黄 流乱注?”

⒊ 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 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一说此指 昆仑山。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析支、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⒋ 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唐 张籍 《昆仑儿》诗:“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
《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⒌ “崑崙奴”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⒍ 泛指奴仆。参见“崑崙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

⒎ 特指 昆仑 奴 磨勒。参见“崑崙奴”。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⒏ 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
《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⒐ 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⒑ 酒名。“崑崙觴”的省称。参见“崑崙觴”。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
原注:“酒名。”

⒒ 道教语。指头脑。

《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
《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⒓ 脐之别名。

《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 山名。在 西藏、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⒔ 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参见“昆仑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

⒕ 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⒖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按,崑崙,同“昆仑”。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名为 崑崙。”

⒗ 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⒘ 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 《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⒙ 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

《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⒚ 广大无垠貌。昆,通“浑”。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国语词典

昆仑 [kūn lún]

⒈ 山脉名。参见「昆仑山脉」条。

⒉ 山名。参见「昆仑山」条。

⒊ 古代泛指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群岛一带的居民。为现今的马来人种。见《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西南蛮传·林邑传》。

⒋ 称皮肤黑的人。

《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⒌ 道家称头为「昆仑」。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上部经》。


昆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拚命,万夫难敌释义: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兵书有云:‘一夫拚命,万夫难敌。’”亦作“一夫敢死,千夫莫当。”明 李贽《昆仑奴》:“一夫敢死,千夫莫当,况仅仅五十人而肯以活命换死命乎?”
    • 2.
      一品释义:⒈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 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 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⒉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⒊犹言一等;第一等
    • 3.
      不周山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见《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据汉高诱《淮南子注》说“在昆仑西北”。
    • 4.
      中巴公路释义: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6千米,中国境内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口岸长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公路干线。
    • 5.
      乐游山释义:昆仑山再向西三百七十里的地方,叫做乐游山。
    • 6.
      典谒释义:⒈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⒉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 投謁所知,颇
    • 7.
      则索释义:只好;须得。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吾儿出去,则索早归。”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
    • 8.
      十二楼释义:⒈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 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唐 李白《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 顾咸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⒉泛指高层的楼阁。唐 王昌龄《放歌行》:“南渡 洛
    • 9.
      十八滩释义:指 赣江 十八处险滩。即 赣县 的 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 九滩;万安县 的 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 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 惶恐滩。
    • 10.
      华池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⒉景色佳丽的池沼。⒊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 11.
      县圃释义:传说中神仙居处,在 昆仑山 顶。亦泛指仙境。
    • 12.
      双文释义:⒈宋钱惟演《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牀。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挂着双文镜。”清陈维崧《水调歌头·咏美人秋千》词:“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颭绣旗开。”⒉指骈体文。⒊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⒋借指美女。
    • 13.
      唐古拉山释义:位于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交界处。横卧青藏高原中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的怒山。主体部分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 621米,是长江的发源地。
    • 14.
      地首释义: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 昆仑山。
    • 15.
      坐忘峰释义: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山峰,中土明教总坛,属昆仑山系,是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后来成为明教35代教主)居住的地方,与光明右使范遥并称“逍遥二仙”,此人武功高强,稳重大气,其帅飞扬。
    • 16.
      塔里木盆地释义: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面积53万多平方千米,气候干燥。盆地中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高山雪水灌溉,多绿洲。
    • 17.
      姜子牙释义:《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原型为姜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助武王伐纣,完成兴周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参见〔姜尚〕
    • 18.
      嫺静释义:⒈亦作“嫻静”。文雅安详。茅盾《创造》三:“他破坏了 娴娴 的娇羞娴静的习惯。”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在她那外表娴静的眼神里,露出坚定和刚强的神色来。”⒉幽静。李若冰《在柴达木盆地》:“在它的南前方,可以瞭望到白雪皑皑的 昆仑山,和娴静的 尕期库勒湖。”《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路和林带的另一面是广阔和娴静的田野。”
    • 19.
      宝秘释义:⒈珍藏的宝物。 《海内十洲记·昆仑》:“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祕。臣 朔 区区,亦何嫌惜,而不上所有哉!”唐 李峤《为百寮贺日抱戴庆云见表》:“迁宝祕於东序,视衣缨於北闕。”⒉珍藏。《隋书·经籍志四》:“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得而宝祕,亦有年限,方始传授。”《新唐书·叛臣传·高骈》:“胜 献铜匕首,用之 曰:‘此 北帝 所佩也,得之者兵不敢犯。’駢 宝祕之。”《云笈七籤》卷九:“传 太极真人、清虚真人、南岳 赤松子、刘子先 等,宝祕尤严,得者勿泄。”
    • 20.
      宴犒释义:设宴犒赏。唐 赵璘《因话录》卷二:“司徒 郑真公,每在方镇,崇树公家,陈设器用,无不精备。至於宴犒之事,未尝刻薄。”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 崔生 ﹞遂宴犒以酒肉。”《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 张全义 ﹞年老不能进趋,遣人掖扶而登,宴犒尽欢,命皇子 继岌、皇弟 存纪 等皆兄事之。”

昆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拚命,万夫难敌释义: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兵书有云:‘一夫拚命,万夫难敌。’”亦作“一夫敢死,千夫莫当。”明 李贽《昆仑奴》:“一夫敢死,千夫莫当,况仅仅五十人而肯以活命换死命乎?”
    • 2.
      一品释义:⒈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 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 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⒉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⒊犹言一等;第一等
    • 3.
      不周山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见《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据汉高诱《淮南子注》说“在昆仑西北”。
    • 4.
      中巴公路释义: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6千米,中国境内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口岸长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公路干线。
    • 5.
      乐游山释义:昆仑山再向西三百七十里的地方,叫做乐游山。
    • 6.
      典谒释义:⒈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⒉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 投謁所知,颇
    • 7.
      则索释义:只好;须得。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阴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著牙儿慢慢的想。”《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吾儿出去,则索早归。”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
    • 8.
      十二楼释义:⒈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 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唐 李白《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 顾咸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⒉泛指高层的楼阁。唐 王昌龄《放歌行》:“南渡 洛
    • 9.
      十八滩释义:指 赣江 十八处险滩。即 赣县 的 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 九滩;万安县 的 昆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 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 惶恐滩。
    • 10.
      华池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⒉景色佳丽的池沼。⒊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 11.
      县圃释义:传说中神仙居处,在 昆仑山 顶。亦泛指仙境。
    • 12.
      双文释义:⒈宋钱惟演《苦热》诗:“赫日烘霞鬪晓光,双文桃簟碧牙牀。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腰悬着百鍊鎚,胸挂着双文镜。”清陈维崧《水调歌头·咏美人秋千》词:“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颭绣旗开。”⒉指骈体文。⒊指唐传奇小说人物崔莺莺。⒋借指美女。
    • 13.
      唐古拉山释义:位于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交界处。横卧青藏高原中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的怒山。主体部分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 621米,是长江的发源地。
    • 14.
      地首释义: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 昆仑山。
    • 15.
      坐忘峰释义: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山峰,中土明教总坛,属昆仑山系,是明教光明左使杨逍(后来成为明教35代教主)居住的地方,与光明右使范遥并称“逍遥二仙”,此人武功高强,稳重大气,其帅飞扬。
    • 16.
      塔里木盆地释义: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面积53万多平方千米,气候干燥。盆地中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高山雪水灌溉,多绿洲。
    • 17.
      姜子牙释义:《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原型为姜尚。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助武王伐纣,完成兴周大业。最后奉命发榜封神。参见〔姜尚〕
    • 18.
      嫺静释义:⒈亦作“嫻静”。文雅安详。茅盾《创造》三:“他破坏了 娴娴 的娇羞娴静的习惯。”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在她那外表娴静的眼神里,露出坚定和刚强的神色来。”⒉幽静。李若冰《在柴达木盆地》:“在它的南前方,可以瞭望到白雪皑皑的 昆仑山,和娴静的 尕期库勒湖。”《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路和林带的另一面是广阔和娴静的田野。”
    • 19.
      宝秘释义:⒈珍藏的宝物。 《海内十洲记·昆仑》:“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传授宝祕。臣 朔 区区,亦何嫌惜,而不上所有哉!”唐 李峤《为百寮贺日抱戴庆云见表》:“迁宝祕於东序,视衣缨於北闕。”⒉珍藏。《隋书·经籍志四》:“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得而宝祕,亦有年限,方始传授。”《新唐书·叛臣传·高骈》:“胜 献铜匕首,用之 曰:‘此 北帝 所佩也,得之者兵不敢犯。’駢 宝祕之。”《云笈七籤》卷九:“传 太极真人、清虚真人、南岳 赤松子、刘子先 等,宝祕尤严,得者勿泄。”
    • 20.
      宴犒释义:设宴犒赏。唐 赵璘《因话录》卷二:“司徒 郑真公,每在方镇,崇树公家,陈设器用,无不精备。至於宴犒之事,未尝刻薄。”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 崔生 ﹞遂宴犒以酒肉。”《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 张全义 ﹞年老不能进趋,遣人掖扶而登,宴犒尽欢,命皇子 继岌、皇弟 存纪 等皆兄事之。”

昆仑造句

1.我和他是患难之交,当年一起在昆仑山上站过岗放过哨。

2.巍巍昆仑,气势磅礴。

3.昆仑山,绵延几千里,巍峨雄壮,气势磅礴。

4.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5.语文是那巍巍昆仑,让我们一览雄奇;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让我们体味婉约;语文是灯,给了我们心灵的光明,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6.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7.策马登山去,昆仑找女娲。

8.原是昆仑顶上石,海风飘落洞庭湖。

9.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10.一白衣少女采药于昆仑

昆仑是什么意思 昆仑读音 怎么读 昆仑,拼音是kūn lún,昆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昆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