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鄙儒 鄙儒的意思

鄙儒

简体鄙儒
繁体
拼音bǐ rú
注音ㄅㄧˇ ㄖ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1)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例句】: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2)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组词】:边鄙。(3) 粗俗。【组词】: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4) 轻蔑,看不起。【组词】:鄙视。鄙夷。鄙弃。鄙薄。(5) 品质低劣。【组词】:卑鄙。(6) 谦辞,用于自称。【组词】:鄙人。鄙老。鄙见。(7) 吝啬。【组词】: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基本含义

鄙儒是指对儒家学说不屑一顾或持有偏见的人。

鄙儒的意思

鄙儒 [bǐ rú]

1.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

鄙儒 引证解释

⒈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
《汉书·叔孙通传》:“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颜师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于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又如学究鄙儒,恣意记録,不劳心力,得失之间,亦无苦乐。”


鄙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猥儒释义:鄙儒。
    • 2.
      端甫释义:谓穿礼服,戴礼帽。 端,周 代礼服;甫,章甫,周 代礼帽。语出《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明 唐顺之《奉命分祀孔庙作》诗:“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 3.
      都士释义:⒈《周礼》官名。 掌理都家狱讼事。《周礼·秋官·序官》:“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郑玄 注:“都家之士,主治都家吏民之狱讼以告方士者也。”孙诒让 正义:“都士主治大都、小都、王子弟、公卿采地之狱讼。”⒉京都或大城市的人。汉 桓宽《盐铁论·国疾》:“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马非百 简注:“都,都城或大城市。意思是説乡里人比不上都城或大城市的人文明,有见识。”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尊男、卑女,贵人、贱狙,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絶出智愚,灿然列级,天渊之殊。”
    • 4.
      鲁二生释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 使徵 鲁 诸生三十餘人。鲁 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 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后因以“鲁二生”指保持儒家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代表人物。亦指迂腐不知时变者。清 钱谦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李光《赠穉兰》诗:“知君不为 鲁 二生,知君不为

鄙儒(bir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鄙儒是什么意思 鄙儒读音 怎么读 鄙儒,拼音是bǐ rú,鄙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鄙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