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 [fàn yán]
1. 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犹翻脸。
犯颜 引证解释
⒈ 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请立以为諫臣。”
《旧唐书·魏徵传》:“徵 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諫,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今日 公瑾 怒责 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⒉ 犹翻脸。
引《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夫妻二人语去言来,犯颜嘶嚷。”
《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从今父子再不许犯颜。”
国语词典
犯颜 [fàn yán]
⒈ 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犯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凝释义:⒈犹严寒。《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唐 顾况《补亡诗·十月之郊》:“冬日严凝,言纳其阳,和风载昇。”宋 陆游《大雪》诗:“大雪 江 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明 沉鲸《双珠记·人珠还合》:“气序严凝,遥忆征人倥傯。”⒉形容脸色严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⒊谓冷酷。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怕不道是外面儿温和,则你那彻底儿严凝。”⒋严肃凝重。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
- 2.
伏蒲释义:汉元帝 欲废太子,史丹 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 事见《汉书·史丹传》。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
- 3.
借剑释义:《汉书·朱云传》载 云 谓 成帝 曰:“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佞臣指帝师 安昌侯 张禹。后因以“借剑”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
- 4.
冒颜释义:犯颜,冒犯尊者。
- 5.
四虎释义:清 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 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 6.
婴鳞释义:谓触及龙之喉下逆鳞。比喻人臣犯颜直谏。语本《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宋 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鯁鯁婴鳞语,不改铁石坚。”
- 7.
干色释义:⒈犹犯颜。 色,指对方的脸色。《汉书·叙传下》:“建平 质直,犯上干色。”⒉谓追逐女色。《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苏琼》:“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⒊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岁干色为头,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脛,纳音色为蹄。”
- 8.
抗犯释义:⒈抵抗与进犯。⒉犯颜抗论。
- 9.
披鳞释义:比喻犯颜直谏,触怒帝王。
- 10.
抵角释义:牛、羊等用以顶触的角。多喻犯颜直谏的人。
- 11.
犯色释义:⒈指犯颜直谏。⒉色彩不协调。
- 12.
犯谏释义:犯颜直谏。
- 13.
犯颜释义: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犯颜直谏。
- 14.
犯颜敢谏释义: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 15.
犯颜极谏释义: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 16.
触龙鳞释义:触犯龙的逆鳞。 比喻臣子对君主的过失犯颜直谏。
- 17.
遌顔释义:犹犯颜。
- 18.
遌颜释义:犹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