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重兵 重兵的意思
zhòngbīng

重兵

简体重兵
繁体
拼音zhòng bīng
注音ㄓㄨㄥˋ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使用大量兵力,加强武装力量以达到保卫国家或攻击敌人的目的。

重兵的意思

重兵 [zhòng bīng]

1. 人数多、实力强的军队。

派驻重兵。

[massive (huge) forces;]

重兵 引证解释

⒈ 指力量雄厚的军队。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若持重不战,则彼之重兵行 川 路中,粮草无所给,牛羊无所获。”
《三国演义》第七回:“江东 方稍寧,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诸将拥重兵,养寇饱卤掠。”


国语词典

重兵 [zhòng bīng]

⒈ 强大的军队。

《宋史·卷三六一·张浚传》:「时金人屯重兵于河南,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
《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吾当自提重兵,亲征刘备,兼讨吕布!」


重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出死,千乘不轻释义:谓如一人决死而战,虽然拥有重兵也不敢轻视。《淮南子·说林训》:“鸟有沸波者,河伯 为之不潮,畏其诚也。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轻。”高诱 注:“言匹夫志意,出死必战,虽大国兵车千乘,不轻之也。”
    • 2.
      亭徼释义: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史记·平準书》:“新秦中 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 北地 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徼,塞也。”宋 尹洙《息戍》:“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明 唐顺之《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亦息戈负耒喁喁然自嚮於亭徼之外。”
    • 3.
      传烽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陈子龙《出自蓟州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清 鲍鉁《范文贞公祠》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康有为《登万里长城》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王国维《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 4.
      保卫延安释义:长篇小说。 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5.
      剧屯释义:谓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
    • 6.
      博局释义:⒈棋盘。《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太子 师傅皆 楚 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 吴太子,杀之。”宋 洪迈《夷坚乙志·皇甫自牧》:“自牧 在舟中与同行者皆袒裼不冠屨,以象戏遣日,忽博局倾侧,以为适然,对弈不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继恩 握重兵,久留 成都,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持博局、棋枰自随。”⒉聚赌之所。清 赵翼《青山庄歌》:“博局筹偿旧帑钱,缠头锦出新花样。”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倡楼买笑,博局呼庐。”
    • 7.
      县军释义:深入敌方缺乏后援之孤军。 《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县军远侨,粮穀不继。”唐 高适《李云南征蛮》诗:“餉道忽已远,县军垂欲穷。”《新唐书·高俭传》:“长真 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
    • 8.
      商算释义:⒈计算。《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三年》:“秦州 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薛奎)务俭约,教民水耕,谨商算,岁中廩粟积者三百万。”⒉商业税。算,赋算。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任将》:“李汉超 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賚。汉超 犹私贩搉塲,规免商算。有以事闻者,上即詔 汉超 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 9.
      安西都护府释义: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 公元640年,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于高昌设立,后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790年,治所为吐蕃攻陷。
    • 10.
      把关释义:⒈把守关口:那里地势险要,有重兵把关。⒉比喻根据已定的标准,严格检查,防止差错:集体编写的著作,应由主编负责把关。把好产品质量关。
    • 11.
      投食释义:⒈就食;求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诸葛恪 围 合肥 新城”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姜维 有重兵而县军应 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唐 王建《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⒉投掷食物。唐 白居易《仲夏斋居偶题》诗:“搴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
    • 12.
      折翼释义:⒈折断翅膀。 比喻受挫伤。⒉相传晋陶侃曾梦生八翼,飞上天去,见天门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门者击之以杖,遂坠地而折左翼。后侃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梦,不敢萌异志。见《晋书·陶侃传》。后以“折翼”为自警之典。
    • 13.
      拥兵自重释义:拥有军队,巩固自己,形容手握重兵的大将,专横跋扈不服从上级或者朝廷的管制,挑战中央政权。
    • 14.
      杈子枪释义:藏族杈子枪是一种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重兵器,它和藏刀,藏矛,被称之为藏兵三宝。
    • 15.
      柳营江释义:福建 九龙江 下游的别称。六朝时,防守 闽 地的军队在此据江阻险,插柳为营,故名。唐 时曾驻重兵于此。元 末 陈友定 渡此江,下 漳州(今 福建省 漳州市)。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五·漳州府》:“柳营江:六朝以来,戍 闽 者屯兵於 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 柳营 之名,自六朝时始也。”
    • 16.
      洄曲释义:古地名。在 河南省 漯河市 沙河 与 澧河 会流处。溵水 于此洄曲,故名。唐宪宗 元和 十年(公元815年)淮西 节度使 吴元济 反。元和 十二年(公元817年)命 裴度 宣慰 淮西 行营,率 李愬、李光颜 等将领往讨,元济 重兵据 洄曲 拒战。李愬 雪夜绕道径袭 蔡州,擒 元济,即此地。《新唐书·裴度传》:“度 遣 马揔 先入 蔡,明日,统 洄曲 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明 何景明《蔡州行》:“诸降尽是 洄曲 军,拒战不覩牙城将。”
    • 17.
      清望释义:⒈美好的名望。《北堂书钞》卷六十引 晋 山涛《启事》:“旧选尚书郎,极清望也。”《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 绪 为右僕射,以问 王俭。俭 曰:‘绪 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唐 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諫垣。”王闿运《桂阳直隶州泗洲砦陈侍郎年六十有九行状》:“丁文诚 为巡抚,有清望,重名治,尚严肃。”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两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都是侍讲学士,在 北京 都有清望。”⒉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 以武艺号为称职。”
    • 18.
      盛兵释义:结集重兵。
    • 19.
      轻兵释义:⒈轻装的部队。⒉行动迅疾的士兵。⒊指人数少、力量弱的部队。“重兵”之反。
    • 20.
      遗粮释义:⒈谓缺少食粮。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昔 韩娥 东之 齐,遗粮,过 雍门,鬻歌假食而去。”⒉指馀粮。唐 杨相如《陈便宜疏》:“於时天下晏如,遗粮在畞,盛德洽於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矣。”明 张瀚《松窗梦语·三农纪》:“事穷势迫,多作民田出卖,遗粮在户,倍纳不敷,多致逃窜,摊税之苦,负累里甲。”清 李鸿章《同治七年覆杨绍铭书》:“盐、庆、南、沧 之间,野无遗粮,防有重兵,当难久扰。”

重兵(zhong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重兵是什么意思 重兵读音 怎么读 重兵,拼音是zhòng bīng,重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重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