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乘 [péi chéng]
1. 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陪乘”。亦称参乘或车右。
3. 随从的车子。
陪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陪乘”。亦称参乘或车右。
引《周礼·夏官·齐右》:“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乘。”
郑玄 注:“陪乘,参乘,谓车右也。”
《晋书·阮籍传》:“昔 子夏 在於 西河 之上,而 文侯 拥篲; 邹子 处於 黍谷 之阴,而 昭王 陪乘。”
明 李贽 《清池白月咏似沉国王》之一:“易隆陪乘礼,难接大王风。”
⒉ 随从的车子。
引《国语·鲁语下》:“诸侯有旅賁,御灾害也。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韦昭 注:“陪,犹重也。奔走,使令也。”
国语词典
陪乘 [péi chéng]
⒈ 和尊显的人同车。
引《战国策·楚策一》:「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
陪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卜右释义:以占卜选择在战车右侧陪乘的人。 《左传·僖公十五年》:“卜右,庆郑 吉,弗使。”汉 崔骃《车右铭》:“择御卜右,採德用良。”
- 2.
参乘释义: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 3.
御佐释义:陪乘的人。
- 4.
戎右释义:周 代陪乘之官。出军或田猎时,坐君主之右,执武器,担任保卫工作。《左传·桓公八年》:“鬭丹 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周礼·夏官·戎右》:“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郑玄 注:“右者,驂乘,此充戎路之右。”贾公彦 疏:“戎右者,与君同车,在车之右,执戈盾,备制非常,并充兵中使役。”唐 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欲绍家声,遂参戎右。”明 尹耕《春怀》诗:“书生无计当戎右,一剑真思报主知。”
- 5.
托乘后车释义: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 古代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陪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
- 6.
蓐蚁释义:本作“蓐螻蚁”。《战国策·楚策一》:“安陵君 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螻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鲍彪 注:“愿为蓐以辟二物。蓐,陈草也。”谓愿舍身而为王效劳于地下。后因以指对帝王忠心耿耿。
- 7.
讬乘后车释义: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 古代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陪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徵君( 宋 徵君 王微 )、太尉( 宋 太尉 袁淑 )可託乘后车。”
- 8.
负玺释义:⒈背负玺印。谓随侍皇帝左右。《晋书·职官志》:“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璽陪乘,不带剑,餘皆骑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帝﹞遂帅 南阳王 宝炬、清河王 亶、广阳王 湛 以五千骑宿於 瀍 西,南阳王 别舍沙门 惠臻 负璽持千牛刀以从。”⒉指近侍官。唐 李峤《让地官尚书表》:“行膺负璽之任,遂服专车之宠。”唐 崔致远《谢落诸道监铁使加侍中兼实封状》:“许登负璽之班资,不替拥旄之宠寄。”
- 9.
车右释义:古时车乘位在御者右边的武士。《礼记·曲礼上》:“君抚僕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郑玄 注:“车右,勇力之士,备制非常者。君行则陪乘,君式则下步行。”《穀梁传·成公五年》:“輦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范宁 注:“凡车将在左,御在中,有力之人在右,所以备非常。”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故车右伏劒於鸣轂,雍门 刎首於 齐 境。”清 曹寅《同人分曹剧饮拇战连北》诗:“一鼓何难卷白波,三北竟悮占车右。”
- 10.
陪乘释义:⒈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陪乘”。 亦称参乘或车右。⒉随从的车子。
- 11.
骖乘释义:古指陪乘在车右的人。乘(sh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