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塞 [tián sè]
1. 填补;塞满;充塞。
英[fill up;]
填塞 引证解释
⒈ 填补;塞满;充塞。
引《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平度量,正权衡,虚牢狱,实廥仓。”
《魏书·恩倖传·赵脩》:“脩 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弔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夫痛之至者,言不能宣;虽欲寄词,秪益填塞。”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近见臣子,动将经文填塞,以希经术,去之远矣。”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现代》想必亦将讲民族文学,或以莫名其妙之文字填塞耳。”
⒉ 犹言堵塞。谓王道不通。
引《文选· 班彪 <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李善 注:“王道不通,故曰填塞。”
国语词典
填塞 [tián sè]
⒈ 充塞、填满。
引《魏书·卷九三·恩悻传·赵修传》:「修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吊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
《三国演义·第五〇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近充满
填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服释义: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汉书·昭帝纪》:“﹝ 元凤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颜师古 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梁书·昭明太子传》:“太子自加元服,高祖 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
- 2.
勾缝释义:⒈用石灰与麻[纤维]的混合料或灰浆填缝。 ⒉在圬工中使用特殊填缝材料填塞。
- 3.
双珠填耳释义:填:填塞。 两颗珠子填塞了耳朵。形容被蒙蔽。
- 4.
噩神释义:凶神。 孙中山《实业计划》:“扬子江 之泥沙,每年填塞 上海 通路,迅速异常。此实阻 上海 为将来商务之世界港之噩神也。”
- 5.
填塞释义:往洞穴或空着的地方填东西,使塞满或不通:填塞洞隙。填塞心灵上的空虚。
- 6.
填引释义:填塞,引用。 清 宋荦《侯方域南省试策四评》:“明策从来以填引古事为工,此独语语切今,三百年第一手也。”
- 7.
填堵释义:填塞;堵塞。
- 8.
填实释义:在准备用炸药爆炸时用力塞紧或填塞(如一个洞)
- 9.
填门释义:门户填塞。 形容登门人多。
- 10.
恨海难填释义:怨恨如海,难以填塞。比喻怨气难平。《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 11.
投牒释义:⒈呈递诉状。 《北齐书·魏收传》:“众口諠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以 彦泽 之罪宣示百官,问应死否,皆言应死。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泽 罪。”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彭 为令负清劲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 苕,诸仇 董 者,争先投牒,填塞途巷。”⒉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 隋,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⒊投弃授官
- 12.
担雪塞井释义: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 13.
担雪填井释义: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 14.
担雪填河释义:挑雪去填塞河。比喻徒劳无功。
- 15.
搪撑释义:拄撑,填塞。
- 16.
斩岸堙溪释义:堙:堵塞、填满。铲平高岸,填塞河沟。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
- 17.
木塞释义:⒈一小块形如道钉的木头,在拔出道钉之后在铁路枕木上留下的空洞就用它来填塞。⒉堵木桶漏孔的塞子。⒊桶口的塞子。
- 18.
水楗释义:填塞堤坝决口的柱桩。 以竹、柳和土石等为之。
- 19.
沈塞释义:⒈谓不行于世。⒉谓沉物填塞。⒊犹渊塞。沉静笃实。
- 20.
泥马释义:宋徽宗 第九子 康王构(宋高宗)再度使 金,至 磁州,留守 宗泽 劝留,不从。 泽 乃借神以止之,曰:此间有 崔府君庙,甚灵,可以卜珓。是夜人报庙中泥马衔车辇等物填塞去路。康王 因止不前。事见《宋史·宗泽传》。后敷演为泥马渡 康王 故事。清 章藻功《<南宋杂事诗>序》:“三十里 西湖,侈説金牛故事;一百年 南宋,争传泥马新闻。”参见“泥马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