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宫 [biàn gōng]
1. 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七音级,比“宫”低半音。
变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七音级,比“宫”低半音。参阅 宋 蔡元定 《律吕新书》。
引《后汉书·律历志上》:“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关于南北曲的不同,是南曲不用变宫变徵,即无工尺谱中‘乙’‘凡’二音。”
国语词典
变宫 [biàn gōng]
⒈ 七音之一。宫的变声,声调接近宫声而稍高。宋代常借用闰字来表示此一音阶,故也称为「闰宫」。
变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声释义:中国古代七声音阶中的七个级,即宫、商、角、变徵(比角高半音)、徵、羽和变宫(比羽高半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中的1、2、3、4、5、6、7。
- 2.
七音释义:⒈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陆德明 释文:“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也。”⒉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通志·总序》:“天籟之本,自成经纬,纵有四声以成经,横有七音以成纬。”明 宋濂《<洪武正韵>序》:“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参阅《通志·七音略》。
- 3.
二变释义:指七音的变宫、变徵。
- 4.
二声释义:七音中的变宫、变徵。
- 5.
出豫释义:⒈指出于豫卦。 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之二:“成文兴大雅,出豫奏钧天。”按,《易·豫》有“先王以作乐崇德”之语,故云。⒉谓天子秋日巡游。唐 赵彦昭《奉和九日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旧唐书·方伎传·一行》:“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
- 6.
变徵释义:⒈传统音乐术语。古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的一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战国策·燕策》
- 7.
唐年释义:即 唐尧 时代。借称太平盛世。晋 束晳《玄居释》:“当 唐 年而慕 长沮,邦有道而反 宁武。”北周 庾信《变宫调》诗:“移风庆轩历,崇德盛唐年。”
- 8.
流美释义:⒈流畅华美。后蜀 何光远《鉴诫书·鬼传书》:“既而细视之,果见文翰流美,徵古述今,词旨感伤。”清 王晫《今世说·品藻》:“陆拒石,年十五,作《春郊赋》,词藻流美,笔不停缀。”⒉流畅动听。宋 姜夔《琴曲·侧商调》:“伊州 大食调黄钟律法之商,乃以慢角转弦,取变宫、变徵散声、此调甚流美也。”
- 9.
空桑释义:⒈传说中的山名。 产琴瑟之材。《周礼·春官·大司乐》:“空桑 之琴瑟,咸池 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王逸 注:“空桑,山名,司命所经。”《汉书·礼乐志二》:“空桑 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颜师古 注:“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⒉瑟名。古代于夏至祀地奏乐用。《楚辞·大招》:“魂乎归徠,定空桑只。”王逸 注:“空桑,瑟名也。”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⒊空心桑树。《吕氏春秋·本味》:
- 10.
闰宫释义:即变宫。五音惟宫徵有变。
- 11.
龙穴释义:⒈传说中龙所居住的洞穴。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一》:“龙穴非难附,鸞巢欲可窥。”倪璠 注:“龙居穴中,故以龙穴为言。”喻指瀑布注入的深潭。宋 曾巩《瀑布泉》诗:“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⒉洞穴名。《文选·左思<吴都赋>》:“其方陬譎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刘逵 注:“湘 东 新平县 有龙穴,穴中黑土,天旱,人人便共以水沾穴,则暴雨应之。常以此请雨也。”⒊小洲名。在今 广东省 东莞市 虎门 海口外。清 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森森寒芒动星斗,光射 龙穴 龙为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