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谕 [quàn yù]
1. 劝勉晓喻。
劝谕 引证解释
⒈ 劝勉晓喻。
引宋 岳飞 《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新復州军全藉官员葺治,若不稍加恩数,深恐无以劝諭。”
《金史·食货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属州县,劝諭民户,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轻重罪科之。”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每至春间,亲往各乡,课农耕种,又把好言劝諭,教他本分为人。”
郭沫若 《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反对新文字的人,我们应该尽量的劝谕,能够使他们掉过头来加紧学习,那是再好也没有。”
劝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刁健释义:犹狡悍,刁悍。《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沉大年 又补了一张呈子。知县大怒,説他是个刁健讼棍,一张批,两个差人,押解他回 常州 去了。”清 林则徐《劝谕捐赈告示》:“夫劝助一事,原因未捐而劝之捐,又因捐少而劝之多,醇良者固不失为乐输,刁健者即可目为苛派。”
- 2.
啮棃释义:咬梨子。古代劝谕部属同心同德的一种方式。表示内部离异,则国力如梨之脆弱,易为敌人所乘。《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柳 据 蒲阪,双 据 上邽,廋 据 陕城,武 据 安定,皆举兵反。坚(苻坚)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罢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各啮棃以为信。皆不从。”胡三省 注:“棃肉脆而啮之易入,以喻亲戚离叛,则国力脆弱,将为敌人所乘,故啮棃付使者,赐 柳 等以为信也。”
- 3.
招胁释义:劝谕威胁。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 南京权留守 韩德让 惧甚,与知三司事 刘弘 登城,日夜守御,而城外招胁甚急,人怀二心。”
- 4.
痛駡释义:尽情地责骂;竭力地叫骂。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武帝 语 和嶠 曰:‘我欲先痛駡 王武子,然后爵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便于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决非劝谕、讥刺、痛骂之类的空言所能制止的。”茅盾《子夜》十三:“左右邻的草棚人家……嘈杂地在争论,在痛骂。”
- 5.
硬抢释义:⒈顽强。 ⒉强行夺走。如:饥民们涌向粮行,要动手硬抢,巡抚急忙命府县官率领衙役兵丁前往劝谕弹压。
- 6.
讦讼释义:控告诉讼。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洛 苑副使知 青涧城,种世衡 为属吏 李戎 以擅用官物诸不法事訐讼,按验有状。”明 叶盛《水东日记·葬地蛇盘兔》:“昧者至争地盗葬,訐讼连年,惑哉!”清 林则徐《劝谕捐赈告示》:“乃近闻 江震 两邑,业田甚多之户,相率阻捐,劝导者目以勒派之名,訐讼者酬其慳吝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