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 [sù shùn]
1. (1816-1861)清末官员。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任户部尚书,得咸丰帝信用。建议重用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参与对外交涉,拒绝沙俄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咸丰帝病死,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祺祥政变时被杀。
国语词典
肃顺 [sù shùn]
⒈ 人名。(西元1818~1861)清宗室,郑王端华之弟。咸丰间,官至御前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文宗所信任。文宗崩,穆宗立,肃顺与端华及怡王载垣等顾命主政务,因阻挠太后垂帘听政失败,而与端华、载垣均被杀害。
肃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判牍释义:批阅公文。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是时 周文勤公 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 肃顺 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牘。”
- 2.
庸愦释义:犹昏庸。 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入覲天子,痛陈利弊,一洗酷贪庸憒之习。”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二 王 实皆庸憒无能,其揽权窃柄,一以 肃顺 为主谋云。”
- 3.
擅政释义:独揽朝政。 《后汉书·朱儁传》:“时 董卓 擅政,以 儁 宿将,外甚亲纳而心实忌之。”《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呜呼!幽 厉 失德,周 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明史·食货志一》:“刘瑾 擅政,遣官分出丈田责逋。”《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是时,怡亲王 载垣、郑亲王 端华、协办大学士尚书 肃顺 等以 文宗 遗命,称‘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政,两太后患之。”
- 4.
条奏释义:逐条上奏。 《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霸 明习故事,收録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载垣端华肃顺各款》:“御史 董元醇 条奏事件,特召见 载垣 等面諭照行。”《清史稿·高宗纪一》:“准本年新进士条奏地方利弊。”
- 5.
构衅释义:⒈构成衅隙;结怨。《北史·杨昱传》:“太后问状,昱 具对 元氏 构衅之端,言至哀初。”《花月痕》第十二回:“其实 士规 不自构衅,荷生 那里认得这个 士规 大名。”郭沫若《今昔集·世界大战的归趋》:“日 寇平时所仰给的是 美国 汽油,与 美国 构衅之后,这项供给当然会断绝。”⒉搆釁:亦作“搆衅”。制造争端。《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圆照 字 明周 ……帝特爱 纪,故遣以副 纪。纪 之搆衅,悉其谋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金声、程元、赵孝 搆衅无端,各行杖警。”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
- 6.
议罪释义:论议定罪。 汉 王充《论衡·别通》:“法令之家,不见行事,议罪不可审。”唐 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且如 欒布 之哭 彭越,孔车 之塟 主父,使於 东汉 议罪,罪孰甚焉。”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俄詔下,命 恭亲王 将 载垣、端华、肃顺 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
- 7.
迟速释义:慢和快;缓慢或迅速。《左传·昭公十三年》:“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宋 欧阳修《鉴画》:“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肃顺 问 碧湄 曰:‘子向来写作迟速何如?’”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宜於每时之中分十刻如息紧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针轮之迟速,即以此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