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有 [bó yǒu]
1. 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伯有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郑 大夫 良霄 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 驷带 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 郑 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 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引北周 庾信 《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为厉; 若敖 之鬼,其无馁而。”
唐 吴融 《偶题》诗:“莫道精灵无 伯有,寻闻任侠报 爰丝。”
伯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子释义:⒈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 子石 从。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⒉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家伯 为宰,番 为司徒,蹶 为趣马,棸子 为内史。楀 为师氏也。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⒊指 汉景帝 时同时
- 2.
七穆释义: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 曰:‘郑 七 穆,罕氏 其后亡者也。子展 俭而壹。’”杜预 注:“郑穆公 十一子,子然、二 子孔 三族已亡,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陆德明 释文:“郑 七 穆,谓 子展 公孙舍之,罕氏 也;子西 公孙夏,駟氏 也;子产 公孙侨,国氏 也;伯有 良霄,良氏 也;子大叔 游吉,游氏 也;子石 公孙段,丰氏 也;伯石 印段,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日用 曰:‘鲁 三
- 3.
不相得释义:⒈不投合;不融洽。《易·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汉 王充《论衡·死伪》:“郑伯有 贪愎而多欲,子晳 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后汉书·西域传·车师》:“永兴 元年,车师 后部王 阿罗多 与戊部侯 严皓 不相得,遂忿戾反畔。”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忿情》:“谢无奕 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肆言极駡。”⒉彼此没有遇到。《汉书·高帝纪上》:“过 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 4.
伯有释义:春秋 时 郑 大夫 良霄 的字。 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 驷带 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 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 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北周 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为厉;若敖 之鬼,其无馁而。”唐 吴融《偶题》诗:“莫道精灵无 伯有,寻闻任侠报 爰丝。”
- 5.
作牧释义:⒈畜牧,放牧。 ⒉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⒊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 6.
再适释义:⒈谓第二次得其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汉书·武帝纪》:“再适谓之贤贤。”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⒉妇女再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廖姥 ﹞年未三十而寡,誓不再适。”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钱牧斋 宗伯有甥女,夫死再适,钱 往贺。”
- 7.
击钟释义:⒈见“击鐘”。⒉亦作“击钟”。打钟。《左传·定公九年》:“吾犹衰絰,而子击鐘,何也?”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京师品官之丧用浮屠法击鐘,初无定制,景德 中令文臣卿监、武臣大将军、命妇郡夫人以上,许於 天清 开寳 击鐘,至今为例。”⒊打钟奏乐。形容生活奢华。《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汉书·货殖传》:“质氏 以洒削而鼎食,浊氏 以胃脯而连骑,张里 以马医而击钟,皆越法矣。”参见“击鐘鼎食”。
- 8.
吾公释义:⒈春秋时家臣对其主人的称呼。《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 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杜预 注:“家臣,故谓 伯有 为公。”⒉对人的敬称。常用于函札。
- 9.
壑谷释义:山沟;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按,此用以喻地下窟室。《韩非子·说疑》:“以其主为高天 泰山 之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按,此用以喻地位之卑下。清 唐甄《潜书·富民》:“既亡於上,復取於下,转亡,转取,如填壑谷,不可满也。”
- 10.
安痊释义:痊愈。《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每日请医切脉,服药调治,直延到秋尽,方得安痊。”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老伯有甚朋友高明的,务求再荐一两个人,好去请教请教,也等家父早日安痊。”
- 11.
布路释义:谓分路走散。《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 耆(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罢。”杜预 注:“布路,分散。”《新唐书·陆贽传》:“师一挫伤,则乘其危橈,布路东溃。”《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
- 12.
承守释义:谓继承守护先祖的家业。《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穆叔 曰:‘伯有 无戾於 郑,郑 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杜预 注:“言无以承先祖,守其家。”
- 13.
王职释义:⒈交给天子的贡赋。《左传·定公四年》:“取於 有阎 之土,以供王职。”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爰及 襄王,亦有 楚 人,不供王职。”⒉天子的职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巴夷王 朴胡,賨邑侯 杜濩,各帅种落,共举 巴郡,以奉王职。”吕延济 注:“奉职,谓奉天子职事。”南朝 梁 沉约《郊居赋》:“翼储光於三善,长王职於百司。”⒊天子的职官。《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
- 14.
相惊伯有释义: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 15.
窟室释义:⒈地下室。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杜预 注:“窟室,地室。”《史记·刺客列传》:“光(吴 公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请 王僚。”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作“窋室”。《晋书·隐逸传·张忠》:“其居依崇巖幽谷,凿地为窟室。”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女子﹞夜过寺门,被刼闭窟室中。”⒉春秋 郑 伯有 为窟室,彻夜饮酒欢娱,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 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
- 16.
糟醨释义:酒。 宋 司马光《酬永乐刘秘校庚四洞诗》:“又非 郑 伯有,壑谷甘糟醨。”明 张居正《七贤咏》序:“今之论七贤者,徒观其沉酣恣放,哺啜糟醨,便谓有累名教,胎祸 晋 室。”清 曹寅《穀日西轩燕集》诗:“但嗜糟醨属吾党,未妨灭烛絶冠缨。”
- 17.
羊肆释义:⒈古代祭祀所用的全羊。《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蒸也。”⒉售羊的店铺。《左传·襄公三十年》:“伯有 死於羊肆。”杜预 注:“羊肆,市列。”
- 18.
背诞释义:违命放诞,不受节制。 《左传·昭公元年》:“子姑忧 子晳 之欲背诞也。”杜预 注:“郑子晳 杀 伯有 背命放诞,将为国难。”《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刘表 背诞,不供贡职。”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方毓德以羈縻,竟凭骄而背诞。”宋 苏辙《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 西戎 背诞,腰领未得。”章炳麟《思乡原上》:“孔融 背诞之士也,其在 北海 任用轻剽之才,租赋少缓,一朝杀五部督邮,及姦民污吏滑乱市朝,弗能治也。”
- 19.
贲贲释义:⒈状柳宿之形。 《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杨伯峻 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金 赵秉文《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⒉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 伯有 之赋‘鶉之賁賁’也。”⒊象声词。形容声音宏
- 20.
逾阈释义:⒈亦作“踰閾”。跨过门限,出家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伯有 赋《鶉之賁賁》,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逾閾,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杜预 注:“閾,门限。”一本作“踰閾”。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嵇耸殁为文信国公冥幕》:“公诺,载拜退,逾閾,惊寤。”⒉引申为超越界限。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自有知,即以相殉,莫能踰閾,遑云削迹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