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塞 [gé sāi]
1. 阻塞。
隔塞 引证解释
⒈ 阻塞。
引《汉书·五行志中》:“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徵 虞 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隔塞而开闢之理,天道人事之自然者也。”
隔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急释义:⒈严厉躁急;严厉急迫。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詔书督遣严急,所经之界停留五日者,二千石免官。”⒉犹严酷。《新五代史·杂传·李振》:“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斯 虽出 荀卿 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⒊犹危急,紧急。《魏书·萧宝夤传》:“﹝ 萧衍 ﹞将害 宝夤,以兵守之,未至严急,其家阉人 颜文智 与左右 麻拱、黄神 密计,穿墙夜出 宝夤。”
- 2.
孤绝释义:⒈谓孤立无助。《东观汉记·坚镡传》:“时 万脩 病卒,鐔 独孤絶,南拒 邓奉,北当 董訢。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外无应援,内乏粮储,势力孤絶。”⒉谓孤零,孤单无伴。唐 薛能《一叶落》诗:“无双浮水面,孤絶落关头。”宋 苏轼《壶中九华诗》:“念我 仇池 太孤絶,百金归买碧玲瓏。”清 龚自珍《十月廿夜大风不寐书怀》诗:“侧身天地本孤絶,矧乃气悍心肝淳。”⒊高峻;高耸。唐 顾况《弋阳溪中望仙人城》诗:“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絶。”宋 苏轼《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中
- 3.
粮馈释义:亦作“粮餽”。粮食给养。《汉书·伍被传》:“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餽,女子纺绩不足於盖形。”颜师古 注:“餽亦馈字也。”《后汉书·坚鐔传》:“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鐔 食蔬菜,与士卒共劳苦。”唐 朱敬则《论刑狱表》:“粮馈已穷,智勇俱困。”
- 4.
迍否释义:屯、否为《易》二卦名。迍,通“屯”。屯谓艰难,否谓隔塞。后以“迍否”指困顿不利。
- 5.
闭革释义:谓因君臣乖背,上下隔塞而引起变革。
- 6.
阿枉释义:⒈偏私不公正。《后汉书·第五伦传》:“伦 平銓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周书·苏绰传》:“唯当率至公之心,去阿枉之志,务求曲直,念尽平当。”⒉枉曲,不分曲直是非。唐 元稹《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尹正非人,则贤不肖阿枉;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