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饷银 饷银的意思
xiǎngyín

饷银

简体饷银
繁体餉銀
拼音xiǎng yín
注音ㄒㄧㄤˇ 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ǎng,(1) 同“飨”。(2) 旧时指军警的薪给(jǐ)。【组词】:关饷。粮饷。饷银。

yín,(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组词】:银子。银杯。银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组词】: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3) 像银的颜色。【组词】: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垠”,边。(5) 姓。

基本含义

指官员从中抽取或挪用的公款。

饷银的意思

饷银 [xiǎng yín]

1. 军队的俸給。如:发給饷銀。

饷银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军警等的薪金。

《清会典事例·兵部一六〇·疆护》:“解运餉银、缎疋等项,押解人犯,均给发兵牌拨兵护送。”
张天翼 《皮带》二:“梁副官 就叫那传令兵来‘申饬’,算饷银:叫他走路。”


国语词典

饷银 [xiǎng yín]

⒈ 军队的俸给。

如:「发放饷银」。


饷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关释义:⒈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⒉指宫阙,朝廷。⒊九成的饷银。旧军队给官兵发工资称关饷。
    • 2.
      押解释义:⒈押送犯人或俘虏。⒉旧时多指为官府押运公款或饷银。解(jiè)。
    • 3.
      练饷释义:⒈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⒉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
    • 4.
      银鞘释义:⒈银饰的刀鞘。 ⒉古时一种解饷银用的盛放物。

饷银(xiang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饷银是什么意思 饷银读音 怎么读 饷银,拼音是xiǎng yín,饷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饷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