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缓 [yū huǎn]
1. 行动迟缓;不直截了当。
例语调迂缓。
英[dilatory; be slow in movement;]
迂缓 引证解释
⒈ 迟滞;缓慢。
引《艺文类聚》卷五二引 汉 王粲 《儒吏论》:“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於讲堂之上,游於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迂缓,弗能得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陈思 《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
吴组缃 《山洪》二五:“于是他使劲揉着眼睛,轻轻吐了一口迂缓的气。”
国语词典
迂缓 [yū huǎn]
⒈ 迟钝、缓慢。
引汉·王粲〈儒吏论〉:「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
反敏捷 急促
迂缓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从容释义:⒈不慌不忙;镇静;沉着: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⒉(时间或经济)宽裕: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手头从容。
- 2.
平缓释义:⒈(地势)平坦,倾斜度小:黄河中下游地势平缓。 ⒉平稳;缓慢:气温变化平缓。水流平缓。⒊(心情、声音等)缓和;平和:语调平缓。
- 3.
磨蹭释义:⒈(轻微)摩擦:右脚轻轻地在地上磨蹭着。⒉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他的腿病已有好转,拄着棍儿可以往前磨蹭了。你们磨磨蹭蹭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做完?⒊纠缠:我跟爸爸磨蹭了半天,他才答应明天带咱们到动物园玩去。
- 4.
缓慢释义:不迅速;慢:行动缓慢。
- 5.
舒徐释义:从容不迫。唐 元稹《张校书元夫》诗:“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元 周伯琦《鸳鸯泺作》诗:“舒徐八骏游,相羊 瑶池 乐。”《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王三老 和 朱世远 见那小学生行步舒徐,语音清亮,且作揖次第,甚有礼数,口中夸奬不絶。”
- 6.
舒缓释义:⒈缓慢:动作舒缓。节拍舒缓的歌声。⒉缓和:语调舒缓。他的心情好像舒缓了一些。⒊坡度小:他从舒缓的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迂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给释义:灵巧敏捷。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夫质朴者多迂缓,狡猾者多便给。便给者虽善办事,或伤於急促,不能无损於民。”《明史·魏允贞传》:“每遇科道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諂媚、善逢迎者授之。”《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瑶 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鬚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
- 2.
倒包释义:⒈冒名顶替。 明 徐渭《答兄子官人》:“老朽向来只做倒包,观‘田水月’三箇字可知已。儻许倒包,幸另定一官人或擅技名氏,如此则不苦辞也。”⒉指受雇假冒身份,代人服役应差。明 沉榜《宛署杂记·宣谕》:“嘉 隆 末,畿民困敝,不及时至,则僱市井无赖充之,名曰倒包。”《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尤聪 ﹞再要改行,没了资本,往衙门里与人替差使做倒包。”⒊谓使人罄尽囊中钱财。清 昭槤《啸亭杂录·湖北谣》:“毕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福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陈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时人謡曰‘
- 3.
僞论释义:犹谬论,邪说。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酌三五以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
- 4.
儒输释义:迂缓迟钝。
- 5.
啴咺释义:⒈迂缓貌。古代寓言借为人名。《列子·力命》:“墨杘、单至、嘽咺、憋懯 四人相与游於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知情,自以智之深也。”张湛 注:“此皆默诈、轻发、迂缓、急速之貌。”⒉恐惧。《方言》第一:“谩台、胁鬩,惧也…… 宋 卫 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鬩,南楚 江 湘 之间谓之嘽咺。”戴震 疏证:“案《广雅》蝉咺、谩台、胁鬩,惧也,义本此。嘽、蝉古通用。”
- 6.
安言释义:谓言谈从容不迫;言辞迂缓。
- 7.
悠缓释义:⒈谓迂缓而不切实际。⒉缓慢。
- 8.
爬蜒释义:方言。 谓爬行如蜒蚰。喻迂缓前行。
- 9.
贪昧释义:贪财昧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楚子 将死矣,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杨伯峻 注:“贪昧与《昭三十年传》‘贪冒无厌’之‘贪冒’同,言 楚子 贪诸侯之奉己也。”《淮南子·兵略训》:“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莫寧其所。”明 归有光《泰伯至德》:“天下之情,天下之所同,而濡滞迂缓,贪昧隐忍,将有不得尽其情者。”
- 10.
迂徐释义:迂缓;缓慢。
- 11.
迂退释义:谓性情迂缓而谦退。
- 12.
迂重释义:⒈反复重迭。⒉谓迂缓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