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发 [zhēng fā]
1. 旧时指政府征调民间的人力和物资。
英[requisition;]
征发 引证解释
⒈ 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
引《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 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
巴金 《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国语词典
征发 [zhēng fā]
⒈ 徵调募集人力和物资。
引《史记·卷三〇·平准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
晋·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
征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赋释义:春秋 郑国 军赋制度。《左传·昭公四年》:“郑 子产 作丘赋。”杜预 注:“丘,十六井,当出马一匹、牛三头。今 子产 别赋其田,如 鲁 之田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参见“丘甲”。
- 2.
人夫释义:旧时指受雇用或被征发服差役的人。
- 3.
兴发释义:⒈指开仓出粟。⒉指征发调用物力人力。
- 4.
军赋释义: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
- 5.
发众释义:征发众人。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琮以起土功发众何?琮之为言宗也,像万物之宗聚也。功之所成,故以起土功发众也。”《魏书·郭祚传》:“诚知农桑之时,非发众之日,苟事理宜然,亦不得不尔。”《晋书·五行志上》:“后四年帝崩,而 王恭 再攻京师,京师亦发众以御之,兵役频兴,百姓愁怨之应也。”
- 6.
发日敕释义:唐 代诏旨形式之一。 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
- 7.
外徭释义:指征发戍边的徭役。
- 8.
徵发释义: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史记·平準书》:“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晋 干宝《搜神记》卷五:“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徵发。”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三:“自 五代 来,契丹 岁压境,及中国徵发,即引去。”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观《周礼·大司徒》比閭族党之法,以及车马甲兵力役追胥,种种徵发,皆出於井田。”巴金《长生塔》:“就从这天起征发的命令下来了,成千成百的‘贱民’络绎不绝地象囚犯一般从山中、从海边给押到京城里来。”
- 9.
排门军释义:南唐 时逐户征发的兵士。
- 10.
排门夫释义:逐户征发的夫役。
- 11.
收事释义:收取赋税与征发徭役。《汉书·宣帝纪》:“三辅 民就贱者,且毋收事,尽四年。”颜师古 注:“收谓租赋也,事谓役使也。”
- 12.
特性转移释义:在同一环境中有两种以上在生态和生殖方面相似的物种时,由于自然选择使得物种的形态特征发生改变的过程。
- 13.
甲卒释义:⒈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晋 潘岳《西征赋》:“超 遂遁而奔 狄,甲卒化为京观。”唐 杜甫《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⒉执刑的役卒。宋 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 14.
甸役释义:指田猎。古代天子田猎则征发徒役,故称。
- 15.
甸徒释义:古代六十四井为甸,按甸为军赋、田役征发的徒卒为“甸徒”。
- 16.
科兵释义:依律征发的兵员。
- 17.
科发释义:⒈犹征发。谓向民间征集人力和物资。⒉犹科头。
- 18.
科役释义:征发徭役。
- 19.
科课释义:征发财物人力。
- 20.
程课释义:⒈指征发赋税徭役。 《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新唐书·李巽传》:“元和 四年病革,郎官省候,巽 言不及病,但与商校程课功利。”⒉定额;定限。《隋书·天文志上》:“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宋 何薳《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内人有两 刘娘子,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⒊考核检查。《亢仓子·臣道》:“用中等之人,则当程课其功,示以赏罚。”⒋犹课程。规定的学业内容和进程。宋 苏辙《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