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 [zēng zǔ]
1. 祖父的父亲。
曾祖 引证解释
⒈ 祖父的父亲。
引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 绥州 刺史。”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面峯 府君,余祖之曾祖也。”
国语词典
曾祖 [zēng zǔ]
⒈ 称谓。称祖父的父亲。
引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绥州刺史。」
曾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庙释义: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 2.
三从释义: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⒉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 3.
三代释义:⒈指夏、商、周三个朝代。⒉曾祖、祖父、父亲为三代。也可指由祖至孙:一家三代人。
- 4.
九族释义:⒈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⒉另一说也包括异姓亲属,以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为九族。
- 5.
五宗释义:⒈古代宗法,继承始祖的后人为大宗;继承高祖、曾祖、祖、父的后人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为“五宗”。参阅汉班固《白虎通·宗族》。⒉犹言五世。谓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⒊同母者为一宗。五宗,谓一父五母所生之子女。⒋佛教宗派名。禅宗慧能一系的南宗所分化的五个宗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⒌指五岳。
- 6.
五庙释义: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 《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公羊传·庄公三年》:“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清 姚鼐《与许孝亷庆宗书》:“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 7.
五服释义:古时丧服按跟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后来用出没出五服表示家族关系的远近:没出五服。出了五服的远房兄弟。
- 8.
从堂兄弟释义: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男子之间,唐代开始互称为从堂兄弟,简称为从兄弟;上古时期互称为从祖昆弟,后来又互称为从祖兄弟;六朝时期开始省略“祖”字,也简称为从兄弟,也互称为再从兄弟;现在一般称为从兄弟。
- 9.
从曾祖父释义:1.从曾祖父本义,指的是曾祖父的亲兄弟,是祖父的伯叔父,是父亲的伯叔祖父(即从祖祖父)。
- 10.
从祖兄弟释义:也作“从祖晜弟”,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 11.
从祖昆弟释义:同曾祖的兄弟。
- 12.
伯曽祖父释义:曾祖父之兄,是祖父的伯父,是父亲的伯祖父(即从祖祖父)。
- 13.
伯翁释义:⒈父亲的伯父。见 清 梁章鉅《称谓录·父之世父叔父》。⒉丈夫的伯父。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十六:“夫之伯母曰伯婆,叔母曰叔婆。考 庆元 六年 沙堽里 人 龚大雅《甃义井题记》具列高曾祖翁婆及伯翁、叔翁、伯婆、叔婆、外翁、外婆诸名氏,则 宋 时已有此称。”
- 14.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15.
僞冒释义:假冒;冒充。 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时 归明 人观察使 黄璘,措置 广西 边事,招徠 大理国 进奉。朝廷疑之,下本路帅臣究实。曾祖抗章言伪冒,忤 蔡京 意,乃落职宫祠。”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
- 16.
再世释义:⒈两代。《左传·宣公十二年》:“是 晋 再克而 楚 再败也,楚 是以再世不竞。”杜预 注:“成王 至 穆王。”《后汉书·马援传》:“曾祖父 通,以功封 重合侯,坐兄 何罗 反,被诛,故 援 再世不显。”李贤 注:“祖及父不得为显任也。”宋 王安石《贵池主簿沉君墓表》:“再世家於 杭州 之 钱塘。”⒉再出世,重生。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一:“在 武汉 当时,这位 邓演达 的旧部随着政治部的复活,认真仿佛着 邓演达 的再世。”昆曲《十五贯》第六场:“那 况钟 是有名的 包公 再世,足智多谋,厉害无比。”
- 17.
再从释义: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又次一层,同曾祖的亲属关系叫再从。
- 18.
再从兄释义:同曾祖而年长于己者。《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詔书封故 朝阳侯 刘护 再从兄 瓌,袭 护 爵为侯。”
- 19.
再从兄弟释义: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男子之间互称为再从兄弟。
- 20.
再从弟释义:同曾祖而年少于己者。唐 赵璘《因话录》卷二:“固言(李固言),蕃(李蕃)再从弟,皆第九。”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王沐,王涯 之再从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