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寖失 寖失的意思
jìnshī

寖失

简体寖失
繁体
拼音jìn shī
注音ㄐ一ㄣ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 qǐn,(1) 同“浸”,浸渍。(1) 同“寝”,睡眠。

shī,(1) 丢。【组词】: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2) 违背。【组词】:失约。失信。(3) 找不着。【组词】:迷失方向。(4) 没有掌握住。【组词】:失言。失职。失调(tiáo )。(5) 没有达到。【组词】:失望。失意。(6) 错误。【组词】: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7) 改变常态。【组词】:惊慌失色。

寖失的意思

寖失 [jìn shī]

1. 逐渐失去。

寖失 引证解释

⒈ 逐渐失去。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寖失其旧。”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惟自陆军归部直辖以来,疆臣已寖失威重。”


寖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物释义: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 注:“物犹事也。”《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明 宋濂《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艺是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而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
    • 2.
      法意释义:⒈法令的意旨。 《晋书·杜预传》:“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宋 苏轼《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一:“申严法意,消盗贼於未萌。”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⒉佛法的旨意。明 高启《送曾恬归灵隐》诗:“法意休多问,无言即是禪。”
    • 3.
      见钱关子释义:南宋 时官府发给商人用来兑换现钱的一种纸币。简称“关子”。《宋史·食货志下三》:“高宗 绍兴 元年,有司因 婺州 屯兵,请桩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 婺州 ……六年,詔置行在交子务。臣僚言:‘朝廷措置见钱关子,有司寖失本意,改为交子,官无本钱,民何以信?’”
    • 4.
      贵禄释义:⒈看重禄位。《礼记·曾子问》“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汉 郑玄 注:“贵禄重宗也。上牲,大夫少牢。”孔颖达 疏:“用大夫之牲,是贵禄也;宗庙在宗子之家,是重宗也。”⒉高的禄位。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貲,无其禄不敢用其财。”⒊使居贵位、食厚禄。唐 权德舆《贞元十九年礼部策问进士五道第一问》:“今虽以文、以经贵禄学者,而词綺靡於景物,寖失古风。”

寖失(ji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寖失是什么意思 寖失读音 怎么读 寖失,拼音是jìn shī,寖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寖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