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暴 [qiáng bào]
1. 残忍和野蛮的势力。
例不畏强暴。
英[ brute force; ]
2. 强横凶暴。
例强暴的手段。
英[ violent; brutal; ]
强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彊暴”。
⒉ 强横凶暴。
引《荀子·富国》:“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
《三国志·吴志·张紘传》:“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彊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
唐 程长文 《狱中书情上使君》诗:“强暴之男何所谓,手持白刃向帘幃。”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懦弱者或成饿莩,强暴者鋌而走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孤弱的 秀妮 祖孙俩,哪能抵抗这强暴的力量!”
⒊ 指强暴的势力或行为。
引《史记·三王世家》:“内褒有德,外讨彊暴。”
汉 刘向 《列女传·盖将之妻》:“背故君而事强暴,可谓忠乎?”
宋 苏轼 《石鼓歌》:“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则女忽变形为男子,状貌狰狞,横施强暴,怖不敢拒,竟受其污。”
陈毅 《示儿女》诗之二:“更恨説教者,实与强暴侔。”
国语词典
强暴 [qiáng bào]
⒈ 强横凶残。也作「强悍」 。
引《荀子·富国》:「事强暴之国难,使强暴之国事我易。」
《三国演义·第一一〇回》:「綝字子通,为人强暴,杀大司马滕胤、将军吕据、王惇等。」
⒉ 法律上指对人或物施加暴力,达到犯罪目的的暴力行为,称为「强暴」。
强暴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和善释义:温和而善良;和蔼:态度和善。和善待人。
强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嫚下暴释义: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 2.
上慢下暴释义: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3.
不畏强暴释义:强暴,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 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4.
不畏强御释义:不惧怕强暴或恶势力。 《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强)禦(御)。” 强御:强暴逞势的人。
- 5.
亡国三户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6.
亡国必楚释义: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7.
亡秦三户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8.
亢暴释义:强暴,凶暴。
- 9.
伉暴释义:强暴。
- 10.
傲霜枝释义:菊花。因菊花在秋末冬初开放,不畏寒霜,故名。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后借以比喻不畏强暴而有节操的人。
- 11.
凶强释义:⒈凶暴强横。 《南齐书·东昏侯纪》:“法珍 等争权,以白帝。帝稍恶其凶强,以二年正月,遣禁兵杀之,世檦 拒战而死。”⒉犹强暴。明 何景明《城南妇行》:“嗟哉华艳质,忍耻罹兇强。”
- 12.
凶贼释义:⒈谓凶猛强暴,有害于人者。⒉凶狠暴虐。
- 13.
刚吐释义:谓不畏强暴。语出《诗·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唐 司空图《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一:“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
- 14.
厌暴释义:横暴;强暴。
- 15.
吐刚释义:比喻畏惧强暴。
- 16.
四国释义:⒈四方邻国。 亦泛指四方,天下。《诗·大雅·崧高》:“揉此万邦,闻於四国。”郑玄 笺:“四国,犹言四方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子大叔 曰:‘若四国何?’子产 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宋 苏轼《石鼓歌》:“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⒉指四方诸侯国。《周礼·天官·司会》:“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废置。”贾公彦 疏:“四国,谓四方诸侯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 17.
墨家释义:先秦时期的一个政治思想派别,以墨子(名翟dí)为创始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墨家同时也是有组织的团体,在战争中扶助弱小抵抗强暴。但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
- 18.
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在太岁的方位上动土兴工。 古代迷信认为这样必招来祸患。后来用“太岁头上动土”比喻敢于触犯强暴。
- 19.
太歳头上动土释义: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水浒传》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参见“太歲”。
- 20.
威暴释义:慑服强暴。
强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嫚下暴释义: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 2.
上慢下暴释义: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3.
不畏强暴释义:强暴,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 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 4.
不畏强御释义:不惧怕强暴或恶势力。 《诗经·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强)禦(御)。” 强御:强暴逞势的人。
- 5.
亡国三户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6.
亡国必楚释义: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7.
亡秦三户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8.
亢暴释义:强暴,凶暴。
- 9.
伉暴释义:强暴。
- 10.
傲霜枝释义:菊花。因菊花在秋末冬初开放,不畏寒霜,故名。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后借以比喻不畏强暴而有节操的人。
- 11.
凶强释义:⒈凶暴强横。 《南齐书·东昏侯纪》:“法珍 等争权,以白帝。帝稍恶其凶强,以二年正月,遣禁兵杀之,世檦 拒战而死。”⒉犹强暴。明 何景明《城南妇行》:“嗟哉华艳质,忍耻罹兇强。”
- 12.
凶贼释义:⒈谓凶猛强暴,有害于人者。⒉凶狠暴虐。
- 13.
刚吐释义:谓不畏强暴。语出《诗·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唐 司空图《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一:“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
- 14.
厌暴释义:横暴;强暴。
- 15.
吐刚释义:比喻畏惧强暴。
- 16.
四国释义:⒈四方邻国。 亦泛指四方,天下。《诗·大雅·崧高》:“揉此万邦,闻於四国。”郑玄 笺:“四国,犹言四方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子大叔 曰:‘若四国何?’子产 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宋 苏轼《石鼓歌》:“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⒉指四方诸侯国。《周礼·天官·司会》:“以周知四国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废置。”贾公彦 疏:“四国,谓四方诸侯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 17.
墨家释义:先秦时期的一个政治思想派别,以墨子(名翟dí)为创始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墨家同时也是有组织的团体,在战争中扶助弱小抵抗强暴。但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
- 18.
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在太岁的方位上动土兴工。 古代迷信认为这样必招来祸患。后来用“太岁头上动土”比喻敢于触犯强暴。
- 19.
太歳头上动土释义:旧时迷信谓在太岁出现的方向动土兴建,会招来灾祸。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触犯凶恶强暴的人,将会招致祸殃。《水浒传》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参见“太歲”。
- 20.
威暴释义:慑服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