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增生 增生的意思
zēngshēng

增生

简体增生
繁体
拼音zēng shēng
注音ㄗㄥ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ēng, ◎ 加多,添。【组词】:增加。增多。增添。增益。增生(a.同“增殖”;b.古代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增产。增长(zhǎng )。增援。增殖。增辉。增减。增删。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增加生长、扩展

增生的意思

增生 [zēng shēng]

1.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

3. 生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例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

增生 引证解释

⒈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明 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 清 沿袭 明 制。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次 振武,邑增生。”

⒉ 生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例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

如:腰椎增生


国语词典

增生 [zēng shēng]

⒈ 生物体某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如皮肤经长期摩擦后,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的现象。

⒉ 增广生员的简称。参见「增广生员」条。


增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再育释义:增生 [现象],新的部分、芽或后代的迅速地重复地产生。
    • 2.
      增广生释义:即增生。
    • 3.
      增生释义:也说增殖。指人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细胞数目增加,体积扩大。如皮肤经常受摩擦,上皮和结缔组织变厚就是一种增生。某些炎症或肿瘤也能引起增生。
    • 4.
      增殖释义:⒈增生。⒉繁殖:增殖率。增殖耕牛。
    • 5.
      岁考释义:⒈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 寳 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⒉明 代提学官和 清 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目今提学要到 台州 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
    • 6.
      廪膳释义: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7.
      恶性肿瘤释义:肿瘤的一种,周围没有包膜,细胞异常增生,形状、大小很不规则,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能在体内转移,破坏性很大。癌和肉瘤都属于恶性肿瘤。
    • 8.
      拉特克囊释义: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此囊不断加深,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并向前脑腹侧面移动并分化出垂体前叶细胞,此后囊退化消失。
    • 9.
      拟侵填体释义:薄壁泌脂细胞的增生物,填充于胞间腔之内,很像侵填体。
    • 10.
      日光浴释义:一种让裸露的身体接受日光照射的体格锻炼方式。 适当日光浴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过量会受日光中紫外线的伤害,如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角质增生等症状。
    • 11.
      树瘿释义: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 12.
      滋息释义:繁殖;增生。 《孔丛子·陈士义》:“於是乃适 西河,大畜牛羊于 猗氏 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三国志·魏志·王郎传》:“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彊。”唐 吴兢《贞观政要·安边》:“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而旗民滋息日繁,国家财力不给。”
    • 13.
      滋殖释义:增加;增长;增生。 《汉书·食货志上》:“孝惠、高后 之间,衣食滋殖。”唐 元稹《处分幽州德音制》:“四十年间,海内滋殖,风俗谨朴,君臣平寧,人无争端。”廖仲恺《中国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一方面可以维持物价,一方面可以滋殖生产。”
    • 14.
      滋衍释义:繁殖增生。
    • 15.
      瘤赘释义:⒈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 ⒉比喻多馀无用的事物。
    • 16.
      瘤瘿释义:⒈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⒉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 17.
      白血病释义:发生于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特点为白细胞异常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主要症状是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可采用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
    • 18.
      结缔组织释义: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由细胞、纤维和基质组成。细胞类型很多,有的能防御外物侵犯,有的能促进组织增生。结缔组织中间质的量在各种组织中是最多的。
    • 19.
      肉刺释义:⒈即鸡眼。脚掌或脚趾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形似鸡眼的硬块。⒉见“肉中刺”。
    • 20.
      肝硬化释义:肝脏因慢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病)而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变硬。 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食欲不振,消瘦,右上腹部胀痛,脾肿大,腹水等。也叫肝硬变。

增生(zeng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增生是什么意思 增生读音 怎么读 增生,拼音是zēng shēng,增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增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