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朱笔 朱笔的意思
zhū

朱笔

简体朱笔
繁体硃筆
拼音zhū bǐ
注音ㄓㄨ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ū shú,(1) 红色。【组词】: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 矿物名。【例句】: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 姓。 ◎ 〔朱提(shí)〕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bǐ,(1) 写字、画图的工具。【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组词】: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 用笔写,写作的。【组词】: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组词】: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 像笔一样直。【组词】:笔直。笔挺。笔陡。(6) 量词,指钱款。【组词】:一笔钱。(7) 指散文。【例句】:“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基本含义

指用朱红色的笔写字,比喻文字书写工作。

朱笔的意思

朱笔 [zhū bǐ]

1. 蘸红色的毛笔,用以批公文、校古书、批改作业等。

[red-inked writing brush;]

朱笔 引证解释

⒈ 蘸红色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宋景文公 修《唐书》,槀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今悉準之《説文》,於 汉 隶字原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每行文字之旁,用朱笔加着许多式样的符号。”


国语词典

朱笔 [zhū bǐ]

⒈ 蘸朱墨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批改学生作业等。宋·赵彦卫清·江藩也作「朱笔」。

《云麓漫钞·卷四》:「宋景公修唐书,稿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
《汉学师承记·卷一·阎若璩》:「今悉准之说文,于汉隶字原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


朱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书释义:⒈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於丹书。”杜预 注:“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三国 魏 曹操《度关山》诗:“有燔丹书,无普赦罪。”《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苟削丹书,得夷平民。”李周翰 注:“丹书,定罪之书。”⒉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 文王 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史记·周本纪》“生 昌,有圣瑞”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
    • 2.
      丹毫释义:⒈朱笔。 五代 谭用之《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⒉泛指笔。清 松琴《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 3.
      丹笔释义:⒈朱笔。⒉犹史笔。
    • 4.
      丹纪释义:朱笔书写的文书。
    • 5.
      丹诏释义: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闕下,口衔丹詔出关东。” 明 高明 《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 蔡 氏一门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詔。”
    • 6.
      丹黄释义:⒈赤黄色。⒉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 7.
      书丹释义:刻碑前用朱笔书写碑上的文字,泛指书写碑上的文字。
    • 8.
      八十孩儿释义:宋 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 诗家多以入诗。
    • 9.
      勾批释义:经长官用朱笔批过的勾牌上的文字。
    • 10.
      句决释义:⒈汉 代 乌桓 妇女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⒉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清史稿·穆宗纪一》:“今年例停句决,何桂清 统兵失律,仅予斩候,已属法外之仁。”
    • 11.
      墨卷释义:⒈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 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硃卷。⒉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
    • 12.
      批红释义:明 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
    • 13.
      朱墨本释义:⒈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宋 周密《齐东野语·朱墨史》:“绍圣 中 蔡卞 重修《神宗实録》,用朱黄删改,每一卷成輒纳之禁中,盖将尽泯其跡,而使新録独行,所谓朱墨本者世不可得而復见矣。”⒉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 蒙古 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湖 北 江陵 资福寺 刻的 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 明 末,吴兴 闵齐伋、凌
    • 14.
      朱墨烂然释义: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 15.
      朱墨笔释义:指处理文案用的朱笔与墨笔。
    • 16.
      朱字诏释义: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己未,以硃字詔赐帝师所居 萨斯嘉 部。”
    • 17.
      朱批谕旨释义: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硃批”、“硃諭”。《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琦公(琦善)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 18.
      朱批释义:清代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笔(蘸红色的毛笔)所写的批示叫朱批。也指评校书籍时用朱(硃)墨写的批注。
    • 19.
      朱押释义: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 20.
      朱点释义:校读书籍等时用朱笔圈点,故称“朱点”。

朱笔(zhu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朱笔是什么意思 朱笔读音 怎么读 朱笔,拼音是zhū bǐ,朱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朱笔造句子